在南京有半天空闲时间,刘总提前为我做了活动安排。他知道我喜欢古建筑,对徽派建筑情有独钟,便神秘地告诉我要带我去看一处南京城内的晚清民居,俗称“九十九间半”。民间有一种说法,中国最大的建筑群是北京的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府第是曲阜的孔府,有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就是这南京城内的九十九间半了。它的正式名称叫甘熙宅第。2006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藏书楼——津逮楼大门

[2]甘熙古居边门,现在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入口。
甘熙是晚清著名的文人,道光十八年中了进士,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等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举行全市文物普查,在城南发现了被一片民居湮没的这座大宅门。当时甘家后人已各奔东西,大宅门成了破败不堪的大杂院。大宅门被发现后文物部门修复了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正式对外开放。
甘熙宅第坐落于南京老城南,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总占地2.1万多平方米,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古都金陵明清三大景观。宅第内实际有房间三百余间,庭院内假山、池塘、花石典雅简洁。

[3]庭院。

[4]庭院。

[5]庭院。

[6]友恭堂,建于嘉庆年间的甘家故居的旧名就叫友恭堂。
宅第内有大小天井35个,整个建筑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

[7]

[8]

[9]

[10]

[11]严凤英曾在这里居住,她到南京后嫁给了甘贡三之子甘津并向族人学戏。

[12]

[13]
[14]
在参观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疑问,甘家是靠什么维持这么大一个宅子。看了下面一张照片心里明白多了。这位甘仲琴(我不知道他是谁)原来是民国时期南京商会的会长,南京可是民国的首都哦。

[15]
看了下面的照片也能感觉为什么严凤英会在这个大宅门里向甘家族人学戏。
{16]这张照片里,前排有梅兰芳,后排有言慧珠、梅葆玖、梅葆玥。
其实,甘熙故居里最让人仰止的当推“津逮楼”,这座建于道光十二年的藏书楼,仿宁波天一阁楼建造,藏书甚丰。但由于尚未开放,我们也就没有看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