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南京,最近可是有七、八年没有去了。这次去开会前在博友那里看到南京新建了一个阅江楼,而且是在当年朱元璋想建而未能建成的狮子山上。我去过南昌的滕王阁、九江的浔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就没去过岳阳楼,现在又有了阅江楼决定抽空去看一下。
据狮岭阅江碑介绍,“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天下大定,以应夫(今南京)为中心西南有疆七千余里,东北亦然,西北五千之上,南亦如之。是年秋日,朱元璋率大臣徐达、刘伯温、宋濂等登临卢龙山(狮子山),感大江东去、爽气西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气象,拟建阅江楼于山顶,是以察奸料敌,威震四方”。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实现自己建楼的目标,他在下诏建阅江楼后,还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还入选《古文观止》。但其建阅江楼的计划依然是“有记无楼”。
直至六百二十八年后的2001年,阅江楼才真正傲然耸立在长江之滨。据阅江楼造记介绍,建于海拔78米高的狮子山顶的阅江楼高52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明四暗三共七层,楼名为著名旅美教育家顾毓琇所写。阅江楼的建成终于结束了长达六百多年“有记无楼”的历史。

[1]阅江楼。
狮子山就在南京的仪凤门旁。

[2]仪凤门

[3]从入口处进来穿过阅江揽胜牌坊就开始上狮子山。

[4]透过江南第一楼牌坊可以看到阅江楼。

[5]朱元璋狮岭阅江青铜浮雕,由雕塑家吴为山创作。

[6]

[7]在山顶看阅江楼全景。

[8]阅江楼局部。

[9]阅江楼局部。

[10]孙中山阅江处,远处是南京长江大桥。

[11]说实在的,从阅江楼看到的景色并不壮美,有点乱。

[12]阅江楼内部装饰。宫灯和明朝历代皇帝画像。

[13]郑和下西洋陶瓷壁画,郑和是从狮子山边启程出海下西洋的。

[14]不少中央领导人曾来访阅江楼。

[15]

[16]阅江楼倒影。
郑和下西洋后,明成祖朱棣下令在狮子山西麓建造静海寺和天妃宫,郑和晚年还住在静海寺。但现在看到的都是重新建造的。

[17]静海寺

[18]天妃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