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1年年度总结

(2011-12-30 22:27:27)
标签:

转载

分类: 随笔
评:
   1.2011年是否盈亏真的很不重要,因为投资是长期的事,起码5年才能稍微看出一点水平。
    2.我觉得今年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很多同道中人,学到的知识才是将来转为财富的源泉。
原文地址:2011年年度总结作者:股民老K

本来我对投资人搞什么年度总结是很反感的,因为投资是一项长期事业,不应该将短期的投资收益截开来一段一段总结,但即将过去的一年,收获和教训颇多,还是值得记录一下。


收获之一——方法论

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并与网上许多网友进行交流,逐渐,我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论,由抽象到具体,罗列如下:

1.       基本哲学:《我的中庸之道

2.       投资三要素:《价值投资者的风控三宝》《驳奥马哈之雾之七层塔》(风中散发将其归纳为概率、赔率、赌注,显然,他的归纳能力超强,哈哈。我借用一下,并在这里修改为(主观)概率×(主观)赔率×赌注(占比),所有投资人都是在运用这三个要素,不同的运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被消灭的散户,也有巴菲特。)

3.       上面是道,接下来是术:《我的安全边际》《我的投资分类》。

所以说,今年收获巨大,我找到了自己的纲,纲举目张,现在开始抬头看路,低头实践,认认真真做投资。


收获之二——同道中人

现在的互联网就是好,本来我一直致力于自己读书、思考、实践,孤独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网上的学习加速了这一过程,早期从sosme、wjmonk、黄睿强、孙旭东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最近半年从管我财、风中散发、小兵等网友那里又学到了不少东西,还了解了许多网友的不同的投资方法。虽然我的一些想法与他们类似,但也有重大区别,交流可以让自己了解别人的同时,重要的是,更了解自己。


教训之一——中国铁建

 一是在中国铁建上犯下的错误,估计能让我记一辈子。而犯下该错误的原因也记录在此(我不怕家丑外扬哈,自我深刻检讨后,别人要是拿这个再来骑我,我不鸟他便是):

1.       当初看好银行,将资金全部转到银行时,总想分散一下,而铁建海外工程出事,我认为是短期因素,可以逆向投资,所以没做足够分析,在安全边际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便贸然杀入。而事实也证明,许多故事一开始看上去是对的(刚买入后还被市场追捧了一阵),却反而有可能是错的。(为分散而分散的错误、为逆向而逆向的错误、没能遵循严格安全边际标准的错误)

2.       在对企业的评估上,风险因素考虑还不够,当初看到其垄断地位明显,ROE稳定,而且财报显示其固定资产投资突然大幅增加,对照中央和地方在高铁和轨道交通方面的宏伟发展计划,我认为其ROE将短期大幅提高。却倒在了刘志军出事、高铁相撞、铁路投资大幅放缓的一系列事件之下。(当初的安全边际根本不够补偿风险)

3.       现金流和分红方面其实并不好,自己在前面两点的考虑中弱化了这一因素,而现在开始,这一点越来越引起我的重视。(现金流和分红考虑不够)

4.  意识到错误后,斩仓不够坚决。(这点很难,但今后要逐渐克服)

 

教训之二——鲁泰B

买入之前关键信息的获取还不足够,冷转印这个事情应该在买入之前就应该搜索到的,并纳入投资分析的整体考虑中。

 

目前纠结——方法论和实践的匹配

目前,从方法论和实践的对照来看,我又陷入了纠结之中,按照《我的投资分类》里面的想法,我需要按照理论上的机会成本进行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尤其是大类的资产配置,但是因为这涉及到研究范围的扩大,需要投入相当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目前我是业余投资,还很难做到。

于是,在研究了一大圈AB股之后,在目前价格下,我敢于下注并持续跟踪的只有银行股和中集B,(杭汽轮B还没到我的价格),其他的都不是我的那杯茶(也许是你的),所以目前陷入了我并不想要的高度集中,银行股占比高达80%,这跟格雷厄姆口中的买一支普通股赌博没什么区别。可是要让我牺牲自己的确认度,而贸然分散到别的标的中,我又担心再犯上面类似铁建的错误。

另一条路是在没有更多的自己认可的标的情况下,将资金空出来做套利,并且致力于获得大于10%的稳定的年收益率,并等待哪一天邂逅自己的那杯茶。套利,这需要贴近市场(巴菲特曾说他那个时候套利,要守在电话前),也需要极大的精力,这一点,我还在摸索实践过程中。


 

总之,过去一年,收获不少,教训也不少,而且,我清楚地知道,即使有了方法论,但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要做到知行合一,除了有严格的纪律和耐心以外,还需要极大的精力,这目前受限于我的实际情况。

希望明年,通过更多的研究和学习,能找到更多的符合自己条件的标的(股票、债券、套利等都可以)以进行分散,使得实践尽量贴合自己的方法论。

对于短期的收益,我不想做总结,因为那里面,运气的因素占主导。要做也是每5年一做,5年的结果,也只能说是方法论、实践和运气的结合;10年以上的结果,才能说表象大致匹配于方法论和实践的本质,运气程度相对减弱;而终生的结果,才是最终结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