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2017-02-09 14:07:36)
标签:

旅游

圣彼得堡

夏园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列宾名作《伏尔加河纤夫》

    今天是在圣彼得堡的第四天了,时间过得很快,每天都打仗一样,按时间按计划完成预设的行程,虽然有些教条,但对于我们第一次来到圣彼得堡,尽可能充分了解和感受圣彼得堡很有帮助。虽然我们去的地方已经不少,远远超过了旅行团的参观地点和参观时间,但还是觉得想去的地方还有很多。

    而今天晚上19点前,我们就要坐火车离开圣彼得堡了,所以今天我们想静静的感觉一下圣彼得堡艺术的宁静,在看了前几天未完成的喀山大教堂和滴血大教堂的内部后,我们把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放在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在进俄罗斯博物馆之前,我们也先逛了一下夏园。

        夏园一个布局对称的漂亮花园,1704年彼得大帝下令建造,是俄罗斯最早的布局规整的花园。夏园在彼得大帝的构思中是一座喷泉花园,应该比凡尔赛宫的花园更加漂亮(这后来在彼得戈夫城的夏宫得以实现)。这里最初设计为皇家的夏天的住所,那时这个公园是封闭的,除非得到彼得大帝的邀请才能参观,看来今天我们很幸运了。

        现在夏园是圣彼得堡最漂亮的地方之一,在正门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池塘,夏季和秋季会放养美丽的天鹅;池塘后方的林荫道两旁排列着众多的雕像,虽然只是幸存雕像的复制品,但依旧和美丽的夏园相衬托。圣彼得堡第一座宫殿不是冬宫,而是坐落于夏园东北角的夏宫。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



        博物馆位于涅瓦大街 的艺术广场,原为俄国大公宫殿(米哈依洛夫宫,建于1819-1825年)。1898年尼古拉二世,将雄伟壮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米哈依洛夫宫改成了一座博物馆,他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三世非常崇尚俄罗斯艺术,他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现在博物馆是俄罗斯艺术藏品最多的。现在广场中央是普希金雕像,天天都有人送花来,博物馆门票350卢布(35元人民币),因为团队游客不去,所以没有一个国内游客,基本都是俄国的本地人,所以如果喜欢艺术的是一定要去看看。

     与同城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主要收藏欧洲及俄罗斯国外的藏品相比,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则主要是收藏俄罗斯本国艺术家的作品。

     而博物馆里最出名的藏品之一,也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作品——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这幅中国小学的课文曾经介绍过的大作,向来是对中国人更具有吸引力,也是中国客人寻找的重要作品之一。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夏园的园林一直走过去,就到了国家博物馆的侧门。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布留洛夫的《庞贝城的末日》的局部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的局部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的局部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表现征战阿拉斯加的作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神态各异的《农田里的一家人》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出生于亚美尼亚的俄罗斯画家艾瓦佐夫斯基的《月夜》,他以海景作品著称。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同系列的另一幅作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他的另一幅作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彼罗夫的《修道院用餐》,宣告着艺术指向社会政治时代的开始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列宾名作《黑人妇女》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列宾名作《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在国家博物馆里,中国人最熟悉,也最想寻找的自然是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纤夫》,因为这幅作品是中国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过,课文详细介绍了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经历,以及画家列宾 的个人生平。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我们的课本把这幅作品描述为反映劳动人民的作品。

    但我似乎不太走运,在参观到列宾作品的几个展厅里,无论怎样找都只找到了列宾的这一幅《伏尔加河纤夫》,而看到的《伏尔加河纤夫》只有七个纤夫,这一幅显然不是我们熟悉的《伏尔加河纤夫》,而更像是列宾为了创作的草稿,草稿可能有好多幅,但真正出名的只是一幅。

    我们拿着熟悉的这幅的图片去问展厅的工作人家,人家大概说《伏尔加河纤夫》是巡回展出的,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和莫斯科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轮流展出,现在正好不在这里,好吧,找了半天,我们还要回莫斯科再找了。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我们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伏尔加河纤夫》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我们熟悉的,课本是介绍的《伏尔加河纤夫》。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表现了送子参军的情景。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列宾作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苏里科夫的《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纤”与千寻——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品


    在博物馆参观,有一种极其宁静的历史和艺术的氛围,在这里的时间,会以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出现在人们面前,有时候时间像是会奇妙的倒流,有时候时间像是静止得凝住了,但实际的时间是过得飞快的。国家博物馆这一圈下来,我们几乎也是从开门看到了闭馆,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今晚我们就得离开圣彼得堡了,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城市,也是一个令人迷醉的城市,这四天里我们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的心中产生了一份依依不舍之情。

    再见了,圣彼得堡!根据经验,我不敢说我肯定会再来,因为这样一说结果通常都是不能再来。所以我想说,圣彼得堡,你是我的思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