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牙防组卫生部责任爱牙日 |
分类: 热踪评论 |
主要内容:“牙防组事件”发生后,卫生部的“三步式”表态,完全为自己解脱责任,令人无法接受。近来甚至将设立“全国爱牙日”的贡献说成是这个组织所为,用心何苦?
一起“牙防组事件”,让人们知道了各种“似官非官”的认证机构是如何成为忽悠百姓的“怪胎”的,虽然 2007年4月30日这个“臭名昭著”的机构已被封牌,并接受彻查,但这件事件“应该”还不能算完。
一个“怪胎”的诞生,人们总得要去研究一下: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还有没有机率产生新的“怪胎”,这是医学常识,一个社会性问题更不可以忽视这个问题。可是我们现在发现的却是另一种现象:“牙防组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形成最终的审计结论,也没有对怪胎的“基因问题”进行剖示,反而有消息显示:不但类似的什么“医学会”、“委员会”、“学会”稳坐北京继续以“发奖杯”、“搞论证”的形式接受各地的汇款,就连“牙防组”的“新替身”也正式诞生了。
人们还能怎么说?只能继续不信任北京方面以各种名目发出的电话、传真、证书,但这还不能让它们全部名誉扫地,对解决问题也没有任何有益之处。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彻底弄清楚“类牙”组织的形成机制(这是“病因”),彻查有关责任人(这是“基因携带者”)。于是,有人责问卫生部:难道你们与“牙防组事件”一点关系也没有?你们就不应为此负点责任?
显然,这个下属机构的挂牌营业,卫生部不可能没有经过开会研究、没有经过决议、没有经济上的往来。可是回顾一下“牙防组事件”发生的经过,我们会发现:卫生部一直在推卸责任,为这个机构进行辩护,甚至索要这个机构仅有一点贡献,为自己开脱。
待“牙防组”解散后,民众不满意查处的非法所得只有208万元,需要卫生部解释时,卫生部前两天又解释说:牙防组对全国的口腔卫生事业是有一定贡献的,言下之意就是:舆论别总口诛笔伐纠缠此事了,得“清醒一下头脑”,和卫生部一道“站在公正的、旁观者的立场”上正确看待牙防组的历史贡献。
卫生部还将设立“全国爱牙日”的贡献记在“牙防组功迹簿”上,而事实上“9月20日全国爱牙日”设立于1989年,比“牙防组”成立早4年!卫生部还说“牙防组”曾组织了两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看来卫生部对“牙防组”的工作很清楚啊,怎么还说知道对“牙防组违法事件”混然不知呢。而我就是不信:一个在破旧的两层楼的宿舍里上班的机构,能组织起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不是又在忽悠咱老百姓了?
我们承认“牙防组”里有许多退隐多年的牙病预防专家,也不反对成立什么医学会、预防学会,包括“牙防组”,但是如果只做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我想就是在农贸市场成立这样的机构也会遭到小小管理员的反对,何况是“天子之下”的北京,是管理人民“生命线”的国家卫生部?
我看卫生部不用竭力为自己解脱了,越解释越说明你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越让百姓对官场的那一套反感。现在腐败无处不在,出现“牙防组事件”也有其“存在的必然”和“偶然”,如何汲取经验教训,认真管好什么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等等,容易让人会产生“牙防组联想”的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真正把全国卫生医疗事件搞上去,这才是真正的“为官必为民做主”之官道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