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土地竞拍新高出让方式改革 |
分类: 新闻和随想 |
近来由于楼市存在的四种原因,全国各地土地竞拍价屡创新高,部分项目的土地取得成本已超出了现有房价,这样下去房价能降得下来吗?笔者认为土地出让方式应由“比资金”向“比管理”转变,确立房价指数,抑制各地“地王热”的浪潮。
近来全国各地国有土地出让竞拍价屡创新高,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广州今年6月拍出的珠江新城地块,价格9657元/平方米,是一年前该区域土地出让最高价格的两倍,逼近该市10037元/平方米的“地王”记录。上海市土地部门将于今年9月拍卖“南京路163街坊”,制订的起拍价高达17.18亿,相当于2.6万元/平方米,相信最终的成交价要远远超过这个价位。今年5月30日“西部门户”重庆市产生了2740元/平方米的“新地王”。2007年杭州市首次公开出让九块宗地,将18亿元收为国有,但土地的楼面价格未冲破1.2万元/平方米的记录,相差仅千余元。2007年上半年,武汉土地市场就频频出现掀起了“冲刺冠军”的高潮,目前中心城区平均每亩单价达592万元/亩,平均楼面地价2689元/平方米。今年6月5日,石家庄市2007年第3号地被出让拍卖,最终成交527万元/亩,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成功实现了今年上半年土地拍卖价格“三级跳远”。
昨天南京新城江宁区拍出的一块住宅用地,经过了117轮的角逐最终以17.85亿元成交,高出底价12亿元,楼面成本就已达到6000元/平方米,成本即已高出该区目前的平均房价水平(5000元/平方米),而按最终取得土地的万科一贯的开发理念,该楼盘最终售价将达到10000元/平方米。
笔者了解到:一年前,全国国有土地出让平均价格为1008.47元/平方米,当时北京市土地购置单价全国最高,达到13640.59元/平方米,上海为3526.26元/平方米。短短一年的时间,各地的土地市场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掀起“一浪超过一浪”的狂热?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市场利好冲击房地产开发商的头脑。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超出官方的统计数据,而土地的取得是房地产开发的第一步,国家经过几轮宏观调控并未取得抑制房价的效果,这使得各地开发商对未来的信心增加百倍;
二、近几年来全国的房价见涨不见跌,房子的供求关系严重向卖方倾斜,开发商手中的土地早已成为战点石成金的“摇钱树”,房子一建便是“黄金万两”,因此明显加快了开发的速度。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2007年1-5月份房地产开工面积达109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45万平方米的两倍多。因此开发商们现在土地持有量很少,“购地而且必须要购到地”是他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土地竞拍会上拼杀就不足以怪了;
三、当前的土地供应仍然受到中央“控制土地供应结构”的限制,2007年的土地出让计划,特别是住宅土地明显少于往年,这使得土地供应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土地规划审批的力度在加强,土地开发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用地政策的日益严谨和趋紧,得使“土地越来越稀有”成为开发商认识土地政策的统一论断,土地也就越来越成为开发商的“命根子”,同时也成为有雄心大略的“地产大鳄”集中优势(资金),打压对手,以图成就大业、牟取更大利益的“法宝”。
四、在信息化加强、资本流动增强的今天,国有土地公开出让时严格的“招拍挂”程序,已成为地产不断上涨的“罪魁祸首”。由于信息和资本流通很快,各地开发商云集于一块土地参加竞拍已不少见,而土地拍卖是不设上限的,出让价格与房价很难相勾挂,这使得:一方面政府要求打压房价,另一方面却放宽和放任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开发商以冲突地价的勇气高价取得土地,不得不再次冲突房价。
由于存在以上四种原因,在当前形势和思想意识下,国家如还继续采取同样的土地出让方式供应土地,房价的上涨已不可逆转!土地是国有的,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通过竞拍方式出让,杜绝权钱交易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房价已成为老百姓争论的焦点,上涨势头本来就很难控制了,而各地却屡屡创造新的“地王”,有些土地的取得成本,已超过了现有的房价水平,这不是为房价上涨创造条件和动力吗?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9373.2亿元,达到GDP的18.8%。国家再通过土地出让积累更多的财富、提高索取比例也没有这个必要了。因此,改革土地出让方式,从房价上涨的源头抓起已是十分有必要措施。
笔者认为,土地的出让方式应由单一的“比资金”,向“比管理”转变。土地供应前,政府应根据确定好的土地规划条件和房价控制目标,设定土地出让价“警界线”,事先确定好最终销售的房价,再进行公开竞拍。这样不但可抑制房价,而且可以通过公平原则,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竞争。土地的出让价格一旦超出“警界线”,也可以采取摇号的方式,确定最终取得的对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