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论》笔记——第一卷:论知性,第二章:论空间和时间观念

(2018-12-16 16:08:17)
标签:

读书

人性论

休谟

哲学

分类: 哲学笔记

第二章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


第一节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


通过对无限可分说的探讨来开始研究空间和时间观念的这个题目。

由于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永远不能得到一个充分的和恰当的“无限”的概念。所以,我们对任何有限性质所形成的观念都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区别和分离过程,我们便可以把这个观念层层分割成完全简单而不可分的幼小观念。 


第二节 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


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能包含无数的部分,因此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是无限可分的。广袤由单位构成,而单位不可分,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广袤并非无限可分。

时间也不是无限可分的,因为否则就会有无数共存的刹那,而这与时间是由相互接续而互不重叠的刹那构成的事实矛盾。

空间的无限可分性涵摄着时间的无限可分性,这在运动的性质中就显示出来。

形而上学有一条公理:凡是能想象的都不是不可能的。无限可分的广袤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所以是不可能的。这进一步证伪了无限可分说。


第三节 论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的其他性质


观念来自于印象,因此广袤观念来自于由视觉得来的印象。广袤观念只是色点和它们的呈现方式的一个复本。

广袤和时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各个部分是可以共存的,而后者的各个部分是接续而不可共存的。

时间是一种“出现方式”。将其与某些对象结合起来后才能得到时间概念。在笛子吹出五个音调的例子里,心灵只注意到各个不同的声音的出现方式,随后心灵就可以单独想到这个方式,而不必想到这些特殊的声音,并且可以把这个方式和其他任何的对象结合起来。

持续观念只能应用于可变的对象而不能应用于不变的对象。

广袤中填充着有颜色的或可触知的不可分的数学点,从而给我们带来空间观念。时间的不可分的刹那也必然填充着某种真实的对象或存在。


第四节 对反驳的答复


我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体系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心灵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因此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是不可能的。(形而上学有一条公理:凡是能想象的都不是不可能的。)第二个部分: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真实存在物构成的。


对第一个反驳的答复。

虽然数学点是非实在物,不足以构成广袤的最小不可分部分,但可以将颜色或坚固性赋予数学点以将其变为物理点。


对第二个反驳的答复。

反驳是:如果空间是由不可分的数学点构成,那么数学点之间一定会发生“渗透”,其结果是两个数学点合二为一,从而数学点不能稳定存在。这就否定了“空间不是无限可分”。

答复是:实际上数学点之间的“渗透”不会造成两个数学点合二为一。

这一段有些费解。


对第三个反驳的答复。

考虑到面是立体的界限、线是面的界限、点是线的界限,那么点、线、面的观念是不可再分的。如果点、线、面不是不可分的,换言之,如果我们没有(不可分的)点、线、面的观念,那么我们就无法想象任何有形的界限,从而几何证明就变得不可能了。

不过几何证明本来就不是精确的。首先,相等的标准就很模糊。

对于拥护“空间不是无限可分”的数学家来说,如果将线或面中的点的数目相等作为判断依据,那么因为心灵不可能对这种微小的点有观念,所以这种依据没有意义。

对于拥护“空间无限可分”的数学家来说,就更不可能通过比较线和面中的点的数目来判定相等与否。

所谓“相合”的判定标准,和上述“点数相等”的判定标准本质上是一样的,也不能作为判断相等的依据。

我同意有些哲学家的观点:相等没有定义,只能来自于知觉,然后心灵通常还会校正自己的判断。不过,除了具有工具或技术可以进行校正以外,其他任何的校正概念都只是心灵的一种虚构,这种虚构使得我们能有一种超出感官判断以外的精确的比较和相等。

综上,几何学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如直线、曲线、平面、相等等,远不是精确的。由此可进一步说明“无限可分”说是错误的。


第五节 对反驳的答复(续)


我的第二个观点:空间或广袤的观念中一定存在可见或可触知的点的观念。换言之,不可能存在真空的观念。


对上述观点有三个反驳。

第一个反驳:由于一直被人们争论,所以人们对真空是有概念的,所以真空是可能存在的。

第二个反驳:世界可以是静止的,其某一部分是可以被消灭的;如果没有真空,就无法解释一部分被消灭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三个反驳:如果没有真空,运动将不可能,因为一个物体必须进入真空之中才能为其他物体留出空间。但这个反驳属于自然哲学范畴,不予讨论。


以下是对上述三个反驳的答复。

首先,把一切可见的和可触知的东西全部除去以后,黑暗和运动决不能给予我们没有物质的广袤观念或真空观念。

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是:黑暗和运动如果与可见的和可触知的东西混杂起来,是否能够传来真空的观念呢?——两个可见物体间的距离(黑暗)并不能给我们以真空的观念。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可触知的物体也不能给我们真空的观念。


然而,运动和黑暗是引发我们错误地设想存在真空的原因。以下进一步对这种错误进行澄清。

第一,对于两个可见物体或是可触知物体来说,无论其间的距离是否充满了可见对象或可触知对象,它们给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

第二(和第一非常类似的意思),在可见的或可触知的物体之间塞进其他可见的或可触知的物体,原来的物体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第三,总结说两个可见或可触知物体之间的距离并不能说明什么。


因此,传达广袤观念的距离(即非真空)和不被任何可见或可触知物体所充满的距离(真空)在三种情况下都有类似的表现。

第一种情况:互相隔离的对象,不论是被非真空还是真空隔开,都以同一的方式刺激感官。

第二种情况:真空被发现为可以接纳非真空。

第三种情况:非真空和真空同样减弱每一种性质的力量。(热、冷、光、引力等)

在这三种情况下,非真空和真空的表现都是类似的。所以这说明了真空为什么往往被误认作非真空,以及我们为什么在没有任何视觉或触觉对象观念时也想象自己有一个广袤观念。


以下说明人们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

首先,作者试图从生理上给出哲学中许多错误和诡辩的原因。(元气流入大脑云云)我们之所以容易将真空与非真空相混淆,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观念之间的类似关系。

所以对于第一个反驳的答复是:人们并没有在争论某个观念的真实性,而是把两个观念搞混了。

对于第二个反驳,我们所认为东西被消灭的距离中实际上是有空气存在的。

对于第三个反驳,既然物体可以被消灭,也可以被产生。运动可以看成“消灭+产生”。这在非真空中当然也是可能的。


我的体系全部来自于经验。我不试图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们没有一个不包含任何可变的存在物的时间的观念。我们虽然不能指出不包含可变的存在物的时间的观念所由得来的那个印象,可是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指出使我们假想自己有那个观念的那些现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观念的混淆。


第六节 论存在观念和外界存在观念


存在观念和我们想象为存在的东西的观念是同一的。

因为不但完全没有任何独立的印象(按:指存在的印象)伴随着每个印象和每个观念,而且我还不以为有任何两个独立印象是不可分离地联结着的(按:指不存在一个和印象不可分离地联结着的“存在的印象”)。存在观念在和任何观念结合起来时,并没有对这个观念增加任何东西。


关于外界存在,除了心灵和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上存在于心中,外界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起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认识。

#读书笔记/《人性论》/第一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