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祠堂、广场一个古村落典型的布局
五岳殿的匾牌
正在倒塌的旧房
纳凉的孩子和盲人
规划整齐的木棉村
谢家三兄妹
碉楼外的村落
碉楼了望孔
从化木棉村:一座十屋十空的古村落
从钱岗村出来,原计划是去另外一个叫钟楼的古村落探访。沿着国道转入钟楼村方向的县道开,这里的县道除了路标以外,路况和等级几乎与国道没有什么区别。
很快发现路边左侧有一个大池塘,池塘后面是一棵百年的大榕树,榕树后面就是一个小型广场和两个祠堂。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古村落。本以为就是钟楼村呢,倒车沿池塘边的小路到村口,看见三个小孩在玩耍,一打听不是钟楼而是一个好听名字的村落:木棉村。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很是惊喜,想不到广州附近的古村落象北方的大白菜一样到处都是。于是用车上的零食、饮料、方便面等换来三个小孩给我们做村里的导游。
小孩告诉我们,这个村都姓谢,现在村落600多户人家,没有一户在里面居住了,都在古村边上新造楼房居住了,古村完全废弃了。只有村门口的一座庙和一个祠堂,经常有大人来烧香拜拜。
从村口的榕树枝繁叶茂的程度来看,至少要有三四百年的树龄。村口左侧的一座庙叫五岳殿,据说是明代建筑,现在是广东省一级保护文物单位。殿里里面供的全是《封神榜》里的各路神仙,包括五虎将:王飞虎、嵩克虎、文聘、崔英、蒋平,另有水神洪圣、车公、太保、土地等诸神。我们进去的时候发现天井里的石头香台上,居然还是香火缭绕,四周的屋檐下挂满了被烟熏黑的匾牌。这里显然是村里的一个重要的民间文化中心。而右侧的祠堂,建筑比起五岳殿来至少要高出一倍,房角的砖雕也是十分的精美,门楹上的石条上刻有“羽善西公祠”。祠堂的门紧闭着,看上去村里人对神仙的崇拜比祖先来的更重视。
沿着五岳殿和羽善西公祠之间的一条不宽的通道就直接可以到村里去了。三个谢姓孩子,一男三女,男的是哥哥,女的是他的妹妹,他们三个人现在住在新房子了,暑假里几乎每天都要到老房子来玩。孩子长的很阳光和健康,确实有大城市农村孩子的特性,一点也不怕陌生,有趣的是,两个妹妹穿着拖鞋,而哥哥却光着脚。他们三个兴高采烈地带我们进村。
进得村里,让我们吓一跳。原来是一个十屋十空的废墟古村。从村子中建筑的风格和布局,看得出至少是明代建筑,整个村子房子前后一排排,中间是走道,各家的大门就对着走道。进入大门就是一个小院子,院子对面就是客厅,两边是房间。院子的格局就是一个天井,大门对面还有一间房子,应该是厨房间。房子用的都是清水砖,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依然还是那么整齐和光滑。不少房子的门上挂了把锁,残缺严重的就没有人管了。这些屋内长满了南方特有的耐生植物,大叶的滴水观音。孩子们告诉我,大家都搬到村外的新屋居住了,他们前几年没有新房子的时候就住在那里。村子里整个建筑完全是被规划过的,整齐划一,走道边就是两排排水的水渠,即使雨季这里也不会被水淹。村口就是祠堂和寺庙和广场和池塘,村里人的日常交流就应该在那里。
孩子们对于这些废弃的建筑好象一点都没有值得推荐的,一个劲地要带我们到全村最高的一个祠堂,其实就是村上的碉楼。穿过一片废墟般的建筑,来到刻有“德仁公祠”的小门,进门就到了碉楼的一楼,沿着木梯走到二楼,四方型的空间,四周墙上都有几个小方型的锥型孔,透过孔可以把村子外东南西北一揽无遗。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了望哨所。二楼还有一个梯子可以爬到碉楼的屋顶,可惜年久失修梯子也只只剩下几根木头,人就无法上碉楼屋顶了。
孩子们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是非常的熟悉,领着我们看着看那的,我始终担心那个小男孩光着的脚会不会被地上的杂物划伤,一个劲地叫他走慢点。孩子们一溜烟地又跑到了楼下。楼下碉楼与其他房子的过道中居然坐着几个老人,原来他们是利用过道中的夹弄风在乘凉呢!我发现四个老人有两个是盲人,他们四个人几乎每天都要从自己住的新房子里走到这里来,一方面来聊天纳凉,一方面也实在放心不下自己居住大半辈子的老房子在风雨中飘摇,看看这些房子就回忆一下过去的生活日子。
当一个盲人老人知道我是从珠海来的,就提起拱北,我告诉他自己服务的公司就在拱北附近,他非常激动,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在澳门做过工。
参观这样的村落,让我感到十分的凄凉。数百年的一个古村,就在现代物质文明引诱下,他的后代就这么遗弃了。说心里话,现在条件好了,大家都希望追求高楼和抽水马桶的生活。那些老屋潮湿、阴暗的条件确实不如人意,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打工见过世面,手头又有些银子的年轻人来说,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是第一重要的。
参观这样的村落,也让我感到欣慰。虽然这些数百年的建筑在风雨中飘摇,但是毕竟它们还耸立在那里。后人都是异地进行新房建造,而没有象有些地方有钱了把旧房彻底拆了建新楼,村里新楼旧楼交叉,电线、天线林立,出租房游戏厅、洗头房满街。木棉村的古村虽然房子破旧了、倒塌了,但是它还是很安静地生活在那里,没有认为的破坏和开发,在我看来一些古村落,宁愿十屋十空,也比十屋十拆的好,更比十屋十建的好。
我没有去深究为什么木棉村的人全部在村外重新修建新楼,而没有在原地翻建。从化是山区,土地资源也匮乏。当地政府能够给古村的人异地建造新房子,而让老房子原生态地保留着。这其实是古村落保护的一种智慧手段。等到有一天,经济条件具备了,把古村一围,修缮一下,一个明清建筑古村落博物馆自然就是现成的了!
期待着木棉古村还是静静地在那里休息,直到能够让我们的后辈把把当成博物馆保护起来的那一天。
(2007-9-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