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车拉措

(2006-07-24 17:15:20)
分类: 民俗心旅

想起车拉措想起车拉措

摩梭人

车拉措是我和太太在云南泸沽湖认识的朋友。

她是一个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湖边的落水村。这几年当地开发旅游,她也是果断地决定贷款在自己的院落里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楼房,全部是设计成为游客提供的标准房。我们去的时候就与包车的和师傅决定在她家居住。

    去向往已久的原生态少数民族家,特别是到至今为止还保留着神秘、奇特的母系社会的摩梭人家,自然更加的好奇和兴奋。

去之前在资料的收集方面已经对摩梭人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据介绍,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

摩梭人绝大部分的家庭到今天还是保持着母系社会的生活形态。在母系家庭里,每个男女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母祖的后代,没有父系血缘的成员。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间去女“阿夏”家借宿,早上回到自己母亲家参加生产劳动,女子则终身生活在母亲身边。财产按母姓继承,血缘按母系计算,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姻煌、姑嫂、叔侄等关系。在家庭中,"舅掌礼仪母掌财"

更令外界人一直好奇和关注的是当地摩梭人绝大多数成年男女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夫妻关系,是当地人称为“阿夏”的亲密情侣关系,他们只同居不结婚,两个人结束“阿夏”关系后可以自己再去另外找阿夏,男女双方同居后,只有等女的生了孩子后,孩子的爸爸才会被女方请回来与家人、亲戚吃顿饭见个面,好象我们这里的结婚宴席和孩子满月一起办了。在我们这里重男轻女,到了摩梭人是重女亲男。

车拉错

车拉措家除了有一栋供游客居住的新水泥楼房外,还有着一座完整的摩梭人院落。

其中使用最平凡和最重要的就是祖母屋了。我们去车拉措家,就被邀请到祖母屋。房子不大,大概只有20多平方米,房间很暗,必须开灯才能有亮度。房子的中间是当地人最为神圣的“火塘”,上面贴有一张显然是老祖母的照片。车拉措介绍那是当地人居家生活的中心,家人围着火塘做饭、祭拜先辈、会客聊天的地方,火是365天不能熄的。

满屋都被火塘的烟熏黑了火塘的左侧是一个木制的床,床比较高,床前有个木踏板,床的四周用帘子遮住了。车拉措告诉我们那是祖母床,也就是她的母亲睡觉的地方,我随口用我们汉族常用的话语问了一句“伯母不在家?”车回答出远门了。

火塘的有侧有一个小门,一米多高,门上贴着一张穿着摩梭服的年轻女子的大照片,车拉措告诉我那是她的妹妹,是前几年有个摄影家来他们家帮她妹妹拍的。至于那小门是干什么的也没有告诉我们。

刚到一个除了语言可以相同文化完全不同的少数民族家,我们自然是十分的谨慎和拘束。除了主人自己介绍,我们是压根不敢乱说乱动,怕哪里失礼了,被人轰出去还是小事,反正可以睡在车上,可是破坏民族团结的罪名可担当不起,特别是在基本没有被汉化的摩梭人家更加要小心谨慎了,好在我们的和师傅也是纳西人,他来过当地多次,对于一些基本的礼节还知道一点。

一月傍晚的泸沽湖还是有点寒冷的,我们在火塘边上,与车拉措寒暄着,这时候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皮肤黑黑的男子也进了屋子,他们用当地语寒暄着,看上去很亲切,我心想天还没黑难道车拉措的阿夏就来了?

太太已经急急地请车拉措点菜做饭了,著名当地的泸沽湖鱼自然少不了。豆腐鱼汤,素菜一碗,米饭两碗。车拉措就到厨房间(为住客准备的厨房)去忙了。

屋里只剩下我和太太以及那位男人。他一边娴熟地从火塘中拿出烤的黑黑的东西,一边递给我们,说:“吃吧,烤土豆。”自己一边驳着皮,一边询问我们从哪里来的。火塘烤的土豆,有点象我们苏州冬天街头买的烤红薯,热热的香香的。,吃上去很软。那个男的告诉我们,在以前这个就是他们的主食。

对于这个情况我到是知道,我曾经在金沙江公路路边叫一个小村边让司机停下,自己爬坡到那个村里去拍照,村子很旧,也没有多少人,我在一户纳西人家里看见两个老人在吃饭,看见他们就是吃的土豆蘸盐当午饭了,猛拍一通照片后给我们留下了100元,他们非常感激,一定要我带上一些核桃才下山。

今天看到这番情景想到旅游虽然给当地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可是也可以改变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车拉措家与我上次在山里那户人家已经是天地之别了。

摩梭文化

不一会车拉措把饭菜做好了,还送给我们当地人自己做的苏理玛酒要我们喝。那个酒好象就是我们这里的“冬酿酒”有点甜,比较淡。

我们拉着他们一起吃,一开吃,一聊起来,话盒子一打开,我就获得了许多关于摩梭人的知识。车拉措告诉我们那个男的是自己阿姨的儿子,自己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宁莨读高中,一个被游客带去寄养在重庆读书,自己的妈妈前一段时间刚过逝,为了纪念她所以她的物品还保留原样,她有一个妹妹,去城里了办事了,父亲早过逝。至谈到他的阿夏(老公)时,她很不好意思边说边笑道,现在大家年纪都大了,就不用经常在一起了。

车拉措是一个非常直率、热情、坦诚的人,她告诉了我她们村上的事;告诉我自己贷了10多万建的房子;她告诉我过去生活的日子;她告诉我人过逝了葬礼的仪式;她告诉我家里猪表膘肉的故事;告诉我女孩成年仪式。

她最后终于告诉我让我一直纳闷的那个小门的作用,她告诉我说,小门叫生死门,门的那边是个平台,人出生的时候接生婆就在那里接生,死了以后先要在死者的身上涂上各种香料后用白布裹上,放在那个小门的后面,然后请喇嘛到家里来做法师,有喇嘛选择一个日子,举行葬礼。她告诉我喇嘛在他们村是非常权威的,许多事情就听喇嘛的,其中有一个喇嘛还是印度留学回来的。落葬后有舅舅家的人在安葬地方最高的山头上种一棵树,就算是对亡者的纪念。

当我问到以前没有游客、没有电、没有电视、电话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很枯燥。她的简单回答却给了我一个难忘的人生顿悟,她说:没有这些现代的东西时,我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个东西,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照样很自在呀!是呀人生往往是知道的太多了物质,总想去获得,得不到那种痛苦自然而生了。

对于车拉措的每一句话我都是十分的用心,她的话填补了我们夫妻两个知识的空白,我是非常非常的感谢她。由于没有带礼物,第二天早上我特意请车拉措穿上民族服装给她拍个照片,答应她放大了寄给她,我还提出给喇嘛也拍些照片,喇嘛照完像后就告诉我一定要寄给他们。

回到苏州,把相机里所有拍到落水村的人照片全部给车拉措寄去。我们为有于车拉措这样的一个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的朋友感到十分高兴,回来后经常给她通个电话问候她。前一阶段从媒体中获悉泸沽湖边上一个村着火了,损失很大,我立刻就电话打去,车拉措告诉我是在四川那边,她们村今天下午就要派代表把捐出的钱物给那个村的村民送去呢!

难忘车拉错,更难忘摩梭人的质朴!(200607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