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探究

(2014-10-25 20:44:04)
标签:

常熟嘉莲堂

元代瓷器

蓝釉印花

枢府

折腰碗

分类: 元代瓷器鉴赏

 

http://s4/mw690/001mfMsfgy6OdnYTR5Na3&690
元“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 常熟嘉莲堂珍藏

 

元“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探究

    上世纪初,人们对元代瓷器的认识还不太明了,往往把元代景德镇蓝釉产品归入明代嘉靖一朝。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元代蓝釉瓷器逐步显山露水,回归其原有的历史地位。

    但是,由于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的局限性,目前对把握元代蓝釉瓷器的面貌特征尚难全面。就著录可考的元代蓝釉瓷器看,其装饰手法仅见有蓝釉金彩、蓝釉白花、蓝釉划花和蓝釉光素器四种。而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藏蓝釉印花龙纹高足杯及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外褐釉里蓝釉印花云龙纹盘,因目前学术界对其制作年代有不同看法,故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那么,除上述两件有争论的蓝釉印花瓷器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实物能证明元代蓝釉印花瓷器的存在呢?

    印花是元代瓷器中一种常用的装饰技法,即先用模子刻好花纹,在将干未干的瓷坯上压印纹样,再施釉入窑焙烧而成。从现藏于各大博物馆的元代瓷器来看,景德镇生产的卵白釉、红釉、青花等瓷器中都有成熟的印花装饰出现,那么,作为同时期、同区域、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元代蓝釉瓷器是不会少了印花装饰的。

    这里介绍一件元“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高5.2、口径13.3、足径4.6厘米。敞口,折腹,小圈足。器身施蓝釉,釉面紧密细润,色泽纯净,艳如宝石,且有一种静穆幽谧、欲看不透的美感。器内壁压印四朵呈波线起伏的缠枝莲花,花间对称处印“枢”、“府”二字,内底亦印四朵抱合回旋式缠枝莲花。纹饰清晰优雅,构图均衡,富有装饰意趣。外壁光素无纹,仅口沿下和近折腰处凸起弦纹一道。足底无釉,足心有一小乳突。

    本文就此碗的特征及其意义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http://s10/mw690/001mfMsfgy6N5YGUnjP49&690

台北故宫珍藏

 

    一、“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特征分析

    1、从器型特征看,深腹、折腰,乃沿袭唐、宋时金银器式样,造型小巧,线条挺拔,十分典雅,在同时期的卵白釉瓷及青花瓷中均有相同造型,为元代瓷器的创新式样。

    2、花纹为常见的缠枝莲,装饰在碗的内壁和底面部位,呈波线式的二方连续形式,构图严谨,纹饰工致,花叶辗转反侧,韵味十足。此器虽为蓝釉品种,但未超出卵白釉瓷本色印花装饰的工艺范畴。

    3、“枢府”款铭在碗内壁的印花中间,为阳文楷体,两两对称,字头向外,结体方正,与“枢府”铭卵白釉器款铭一致。

    4、小圈足,足墙较厚,稍稍外撇,足跟内外各斜削一刀;外底无釉,底心有脐状旋痕。

    综上所述,“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无论从器型、纹饰、款铭及底足特征看,均与卵白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相一致,只是卵白釉在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淌,釉层较厚而纹饰不清。而蓝釉印花花纹凸起,因釉层薄而显露洁白胎色,蓝、白辉映,赏心悦目,相对于卵白釉瓷印花而言,花纹清晰,更具装饰效果。

    二、“枢府”铭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枢府”铭蓝釉折腰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唯一具有款铭的元代蓝釉瓷器,是一件拔云见日的珍奇瑰宝,亦是鉴定元代蓝釉瓷器的极为典型的标准器。

    其二,“枢府”铭蓝釉折腰碗的发现,说明浮梁瓷局为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定烧的所谓“枢府”瓷,不光是单一的卵白釉器,还有蓝釉器,从而丰富了“枢府”瓷的釉色品种,为我们研究元朝“浮梁瓷局”在景德镇定烧官府用瓷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其三、实物遗存证明,元代蓝釉瓷器中除了有蓝釉金彩、蓝釉白花、蓝釉划花和蓝釉光素器,还有蓝釉印花器的存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元代蓝釉瓷器的装饰技法和表现形式。

    其四,《景德镇陶录》列有“枢府窑”条,但事实上我们尚未发现有专烧“枢府”瓷的窑场。景德镇湖田窑除了生产卵白釉瓷器外,尚烧造青花瓷器,所以,我们不应把“枢府”器称为“枢府窑”。同时,枢府瓷也不应成为卵白釉瓷的代称,因为实物遗存告诉我们,“枢府”瓷中尚有蓝釉品种的存在。

    明曹昭著《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也就是说,景德镇在元代烧造一种印花小足器,以器内印有“枢府”字样的为最好。那么毫无疑问,这件蓝釉印花缠枝莲纹折腰碗就是“枢府”瓷精品中的珍品。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于嘉莲堂


http://s1/mw690/001mfMsfgy6N5YHTV8410&690

博物馆珍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