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人民网的消息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做的一份调查报告近日被首度曝光。报告显示,有九成香水被抽检出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它可能导致细胞突变,甚至致癌。但目前,我国对此类物质却无含量限定标准。
据悉,有12种香水样品被检出含有该成分,但疾控中心并未给出抽检名单。
文/本报记者 李文连
邻苯二甲酸酯为何物
百度词条显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统称。当被用作塑料增塑剂时,一般指的是邻苯二甲酸与4~15个碳的醇形成的酯。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最重要的品种。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成昌梅说,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在化妆品中,指甲油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很多化妆品的芳香成分也含有该物质。成昌梅教授说,化妆品中的这种物质会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如果过多使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还会危害到她们未来生育的男婴的生殖系统。
此外,邻苯二甲酸酯还是国际上重点监控的内分泌干扰激素,其损害严重时可导致细胞突变,最终致畸和致癌。欧盟、美国等已将PAEs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并不断增加监控种类。我国也将DMP、DBP和DOP三种邻苯二甲酸酯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全进口”香水大牌力证自己清白
据悉,这份名为《关于化妆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情况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此次针对各类化妆品的“邻苯二甲酸酯”抽查中,共有12种香水样品被检出含该成分,检出率达92.3%。
事件一经传出,国内各香水大牌很快就此做出回应,大家众口一辞,“本公司产品里绝无此物”,理由是,公司销售的高端香水均进口自欧美地区,这些地区是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和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的。
来自搜狐新闻中心的消息称,路威酩轩香水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对外做出公开声明表示,“公司已与法国总部确认,自2004年起,欧盟法令已全面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路威酩轩集团旗下所有化妆品品牌产品中不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据悉,路威酩轩旗下化妆品品牌主要包括迪奥、娇兰、纪梵希、凯卓等。
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表示,其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属全进口的,不存在含邻苯二甲酸酯成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同样以“全进口”来证明企业产品安全的还有全球最大的香水集团COTY科蒂。科蒂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高端香水市场公关总监刘江霞说,“公司对于这个成分可能致癌的情况是知道的。目前出现的这种情况,我认为国内生产的产品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非国外进口的产品。科蒂集团在中国销售的所有高端香水都是在欧美地区生产的,而这些地区是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和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的”。
但是,化妆品业资深专家冯建军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进口化妆品受检时参照的其实仍是中国现行的相关标准。从技术层面来说,中国对于进口化妆品的检验是抽检,而非普检。况且,现在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等许多品牌在华都有工厂或代加工工厂。从国内生产或从国外进口都不能直接对‘致癌可能’免疫。”他表示,此次风波可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从产品技术应用和原料替代物方面成为行业课题,同时还能将化妆品行业前端的竞争提升一定的高度。
“香水有毒”只是一篇论文
并非官方报告
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化妆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情况报告》里面没有列出问题香水的名单。而且这篇源于去年的报告是怎样被媒体曝光,并于近期公布出来的细节均不得而知。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专家称香水化妆品有毒是否真实可信?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回复了此事,关于化妆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情况的报告,为西城区疾控中心环境卫生所一名工作人员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但这并非疾控中心官方报告。
媒体报道,此文作者目前并不想接受媒体的采访,并不想对此事做过多解释。至于报告中所涉及的品牌,作者的解释是,时间太久自己也记不得了。到底是谁家香水有毒,目前仍不得而知。
此外,有行业内专家表示:“‘邻苯二甲酸酯’这种说法太笼统了,北京疾控中心有进一步的确认吗?”
从事化工行业多年的郭宇波博士说,“邻苯二甲酸酯”跟“二恶烷”不一样,二恶烷指的是确定的一种化学物质,但是邻苯二甲酸酯指的是一个系列的化学物质,“如果从化学的角度看,它可以有另本二甲酸甲、乙、丙、丁脂等等上百种甚至千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具体标清楚到底是哪一种脂类,才好分析其对人体的影响,”郭博士也指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些脂类作为商业秘密不会具体标注出来,而是仅标出其类别。”
邻苯二甲酸酯我国尚无监管
药监局发文安检指导意见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的检测中,毒性测试量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很难鉴定是引入该成分还是添加的。正是由于目前暂无标准的检测方法,国家也暂时未出台对邻苯二甲酸酯限量的标准,因此现在所做的检验都是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上的要求进行的。检测和监管都没有铁律可以执行。
香水事件引发负面影响后,10月18日,国内化妆品直接监管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指导意见》指向性明确,行业新规似乎呼之欲出。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依据现有条件和优势资源,建设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检所检测中心)为龙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局重点实验室)为支撑、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和社会优质检验检测资源为依托的许可检验、监督检验和检测技术研究网络,形成以质量管理、技术交流、应急检验、队伍建设及信息服务平台为保障的管理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导意见》主要任务中提及“中检所检测中心应具有覆盖保健食品化妆品许可检验、监督检验、评价检验和安全风险监测所需检验检测和应对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满足承担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协调管理、技术指导、技术研究等的需要”。同时,“建立许可检验网络,完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满足国家保健食品化妆品许可检验工作的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