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所指的皮肤衰老是指皮肤变薄、松弛、起皱等征象,但是,在组织学上,表皮、真皮及皮肤附属器都会产生结构上和功能性改变哦!
一、表皮的变化
衰老皮肤的表皮层改变表现为表皮与真皮交界平坦,表皮钉变浅、减少。研究人员对腹部不同年龄阶段的皮肤的研究发现,皮肤表面1mm2面积的皮肤,其表皮与真皮交界面积由2.6
mm2(21~40岁)减至1.90
mm2(61~80岁)。不仅如此,1mm2皮肤的真皮乳头个数,女性由18.5个(21~30岁)减至8.9个(61~70岁),男性由18.1个(21~30岁)减至10.1个(61~70岁)
。角朊细胞形态也发生变化,细胞间连接疏松,角质层通透性增高,含水量降低。
由于这些形态学上的改变,使表皮与真皮结合不够紧密,皮肤易受外力损伤形成水疱。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基底膜层周期性产生多余的致密物和锚状纤维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可能是弥补表皮与真皮交界平坦不足的代偿产物。观察还发现,基底细胞在大小、形态和稳定性等方面变异较大,这可能是恶性表皮肿瘤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故皮肤变粗糙、干燥,导致早衰。
二、真皮的变化
真皮结构的改变是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真皮结构的改变表现为,真皮厚度变薄,密度降低,真皮内非血管区和非细胞区相应增多。20岁以后,皮肤厚度呈线性下降,真皮纤维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变粗,密度增大,且变为不可溶性,不易被胶原酶所分解,胶原稳定性增加。由于胶原纤维的这些改变,使胶原应力传导减弱,一旦受过分拉伸就容易发生撕裂伤。
真皮网状层弹性纤维排列改变,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纤维边界模糊,偶见纤维断,这些变化在50岁以后更常见。弹性纤维所含微丝减少,电子密度的内含物增多,弹性纤维形态变异复杂,导致皮肤拉伸后弹性回复力减弱。真皮乳头层弹性纤维也发生改变,正常升至真皮乳头最高位置紧贴基底膜下的弹性纤维网消失。此外,非正常弹性纤维由大量微纤维沉淀构成,这种弹性纤维的退化导致皮肤松弛,形成细小皱纹。
由于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构改变,导致皮肤生物力学的改变。35岁以后皮肤张力明显下降。运用机械装置测定皮肤伸展能力和弹性回复力发现,皮肤伸展能力70岁后才明显下降,而弹性回复力从很早就开始下降。故皮肤弹性可作为衡量皮肤衰老程度的一个参数。
老化皮肤的血管相对减少,在真皮乳头层,垂直毛细血管也减少。血管壁变薄,壁细胞减少。由于皮肤血管减少,皮肤微循环减弱,调节温度功能减弱;另外,真皮内透明质酸和硫酸盐类减少,改变了皮肤的粘滞度,影响皮肤排除废物的能力。
三、皮肤附属器的变化
在老化或衰老皮肤上,汗腺排列紊乱,汗腺数量减少,分泌细胞萎缩,管腔扩大,再加上脂肪质粒增多,故影响汗腺分泌功能,使老人对高温的出汗反应低。尽管皮脂腺在数量上不变或有可能增加,但皮脂分泌功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由于汗液和皮脂分泌不足,加上角质层水合能力减弱,导致皮肤干燥、粗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