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专栏:雪山短歌
(2012-06-02 11:04:00)
标签:
深圳特区报郑小驴文化 |
分类: 专栏文字 |
雪山短歌
郑小驴
我去德钦是为了一睹梅里雪山的芳容。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十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
我在梅里雪山待了两天,大概有十秒钟不到的时间,我看到了主峰卡瓦格博峰。据说企业家王石一共来了十次,神山只给了他短短五秒钟。和他相比,我足够庆幸了。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为云南的第一高峰,被誉为“雪山之神”,位列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在雪山对面的客栈里,我听闻了一九九一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十七名登山队员长眠神山的耸人听闻的悲剧。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神的居住地,不容冒犯。就在这座神山脚下,一个我未曾谋面的诗人,他早于我待过的地方,看飘渺无边的云海,金黄的青稞以及古铜色脸庞的藏民,看他们在海子边劳作、收割,天空偶尔也会飞来一群遮天蔽日的乌鸦。他在这儿写下了诸多诗篇,我最喜欢的是《雪山短歌》,纯净而透明,如雪山溪水。也喜欢他的《乡村教师》: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依稀能看到一头长发的青年簇拥于众小孩们中间给他们讲故事。作为“漂泊者”的马骅在雪山脚下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涅磐,入定,沉重的肉身在波涛汹涌的澜沧江中俨然坐化。诗人秦晓宇谈起朋友马骅的死时,用到一个词“隐遁”,用得极好。他只是隐遁,并没有离开——离开雪山,离开孩子们,离开尘世中的朋友,当然还有诗歌。
2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