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评刊:看《小说月报》2011年第10期

(2011-10-19 13:51:55)
标签:

新华网

小说月报

郑小驴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新华评刊:看《小说月报》2011年第10期
 
 
文/陈劲松
 
《小说月报》2011年第10期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大家》、《芙蓉》等刊选载小说共十一篇。其中,中篇小说四篇,分别为肖复兴的《丽人行》、龙一的《恭贺新禧》、余一鸣的《放下》和徐虹的《逃亡者2》;短篇小说七篇,分别为刘庆邦的《皂之白》、范小青的《我们的会场》、邵丽的《挂职笔记》、徐岩的《短篇二题》(包括《投递记》与《大寒》)、盛琼的《像植物一样活》和郑小驴的《少儿不宜》。总体上看,本期《小说月报》所选小说较之第9期,篇幅要多,质量更好。大致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作者年龄分布较有层次,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肖复兴,到五十年代出生的刘庆邦、范小青,到六十年代出生的龙一、余一鸣、邵丽、徐岩、盛琼、徐虹,再到八十年代出生的郑小驴,五个年代的“老中青”作家同台“竞技”,各有千秋。二是作品表现主题较为集中,除了龙一的《恭贺新禧》虚构历史,肖复兴的《丽人行》讲述知青,其他小说无一例外地将目光聚焦于当下,关注城乡现实,关怀生存境况,在现实主义视角中,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就我个人而言,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肖复兴的《丽人行》、余一鸣的《放下》、邵丽的《挂职笔记》、盛琼的《像植物一样活》和郑小驴的《少儿不宜》。

短篇小说中,刘庆邦、范小青、邵丽等作家因了时间的积淀,自然呈现出深厚功底与成熟风貌。但英雄不问出处,年龄大小并不是评判作品好坏的必然标准。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郑小驴而言,《少儿不宜》的写作,大概会成为他越写越好的转折点。这部小说从语言到人物再到思想,都有值得称道的闪光点。某种意义上,《少儿不宜》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小说。主人公游离,南方某所寄宿学校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幻想,却又感到十分迷茫。家里人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但如今遍地都是大学生、毕业后还没农民打个死工挣得多的社会现实,让他心存疑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究竟能干什么。就如其名字一样,他始终游离于学校和社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堂哥大学毕业后因工作、爱情不尽人意选择自杀的举动,以及学校附近温泉度假村小姐横行的生活现实,彻底让他失去精神信仰。一把火烧掉了他昔日常常光顾且敬重的南岳庙后,他独自一人去了深圳。郑小驴坦言,“对于眼前的世界,我有着从未有过的陌生与恐惧”。《少儿不宜》就以虚构手法,写出了青年游离对于这个现实世界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青春的躁动、成长的烦恼,这是许多年轻人都曾体验过的生命经历。不同的是,躁动与烦恼过后,有人梦想得以实现,有人,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小说叙写的是一个青年学生的成长史,作者却通过他的眼睛,对当前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风气,譬如读书无用论、笑贫不笑娼等,予以客观审视,并进行了无尽嘲讽。小说由此带来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

 

  重点推荐:

    中篇小说:《丽人行》(肖复兴)、《放下》(余一鸣)

    短篇小说:《少儿不宜》(郑小驴)、《挂职笔记》(邵丽)

  一般推荐:

    中篇小说:《逃亡者2》(徐虹)

    短篇小说:《像植物一样活》(盛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济南一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