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评刊:看《小说月报》2011年第10期
(2011-10-19 13:51:55)
标签:
新华网小说月报郑小驴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短篇小说中,刘庆邦、范小青、邵丽等作家因了时间的积淀,自然呈现出深厚功底与成熟风貌。但英雄不问出处,年龄大小并不是评判作品好坏的必然标准。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郑小驴而言,《少儿不宜》的写作,大概会成为他越写越好的转折点。这部小说从语言到人物再到思想,都有值得称道的闪光点。某种意义上,《少儿不宜》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小说。主人公游离,南方某所寄宿学校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幻想,却又感到十分迷茫。家里人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但如今遍地都是大学生、毕业后还没农民打个死工挣得多的社会现实,让他心存疑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究竟能干什么。就如其名字一样,他始终游离于学校和社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堂哥大学毕业后因工作、爱情不尽人意选择自杀的举动,以及学校附近温泉度假村小姐横行的生活现实,彻底让他失去精神信仰。一把火烧掉了他昔日常常光顾且敬重的南岳庙后,他独自一人去了深圳。郑小驴坦言,“对于眼前的世界,我有着从未有过的陌生与恐惧”。《少儿不宜》就以虚构手法,写出了青年游离对于这个现实世界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青春的躁动、成长的烦恼,这是许多年轻人都曾体验过的生命经历。不同的是,躁动与烦恼过后,有人梦想得以实现,有人,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小说叙写的是一个青年学生的成长史,作者却通过他的眼睛,对当前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风气,譬如读书无用论、笑贫不笑娼等,予以客观审视,并进行了无尽嘲讽。小说由此带来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