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英语?浅谈中国的英语教育
(2014-04-23 08:34:13)分类: 美国教育 |
漂泊于网络,我时常会收到网友的提问。毫不夸张地说,网友问我最多的问题是:我在中国,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每次看到类似的问题,我都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准确地回答读者的提问为好。
为什么我会这么悲观呢?这是因为中国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一些弊端。身为留学生,我本人也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教育弊端带给我的尴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去年我回国到国内的一所初中旁听英语课,我多年前经历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法还和以前一样。坐在中国的教室里,我不禁感叹道,因为在美国留学,我的英文虽然进步了,但国内的英语教学还是固守不前。课堂中的孩子们,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他们或许根本就用不着的英语。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吧。记得我上高中时,我的英语老师一遍遍地告诉我们,要区别好out of the question 和out of question这两个词组。在单词 question 前加个定冠词是什么什么意思,不加定冠词又是另外一个什么什么意思。中国老师一遍遍考我们的这两个词组,到底有什么区别?到了美国以后,无论是在我的口语还是在我的各种论文中,我从来就没用过这两个词组。如果我想用这个词组表达“没问题”的意思,我简单说两个单词就可以了,no problem.中国的英语课堂上,还有很多几乎不用的死英语,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学生别无选择地背。这样的教学,让我这个旁观者看来,老师和学生真是虚度大好时光了。
中国学生如何学好英文?这是个简单而有复杂的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妨把国内的学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只求在国内发展,没有出国打算的学生。另一类是有出国打算的学生。对第一类学生,答案很简单。如果学生刻苦努力,时时跟着英文老师的教学大纲走,每次考试都得高分,这样的学生应付国内的英文考级或者研究生英文考试,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乐观地说,没有出国打算的学生,老老实实跟着英文老师学习中国式英语就可以了。比较头疼的是那些有志出国的学子们,根据我本人在美国文理科的求学经历,还有很多旅居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经验分享,我可以肯定地说,熟知中国式英语的学生,到了美国不一定能应付自如。至少初来美国时,国内的英语尖子到了美国很可能会休克。所以说,未来的留学生如何在中国本土学好英文,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可以长篇大论的大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想简单聊聊想出国的孩子该怎么学英文。
最近我在新东方黄培辰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了如下信息。为了辅导大学生考研,黄老师对英文作文的第一段要求如下:1.
鉴于中美老师对作文的不同要求,可以想像,习惯中国式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以后,对美国老师的要求,肯定会有不适感。折衷一下中美老师对写作的不同要求,看来我们对英文学习也需要入乡随俗。关于中美学校的写作要求,我们很难说那种写作的要求合理,哪种写作的要求毫无道理。在我看来,跟着中国老师,就学中国式英语;跟着美国老师,就学美国式英语。因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应付考试,在求学期间,学生不应该给以挑剔的眼光评价老师。中国式英语再有弊端,它也是我们出国的敲门砖。没有中国英文老师的心血,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在中国,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要无条件地适应中国式英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式英文毫无瑕疵。那么中国英语教学的弊端到底有哪些呢?去年回国,我见识了很多和英文学习有关的独特景象,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对英文的狂热,已经让我无言以对了。我能看到的问题包括如下几方面,我写出来,愿和大家一起商讨。
弊端之一,英文热和国情不符。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如果只是在中国工作学习和生活,学好中文才最重要,根本用不着从小学时起就让孩子们狂热地学英语。
弊端之二,课后英文班的学费太贵。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英文补习的学费之高,让我吃惊不小。有一次我在北京西直门附近收到一份硬塞给我的广告,在北京某英文补习班,一小时的私人教学,学费居然高达780元人民币。
弊端之三,课后英文班老师太能忽悠家长。我在北京天地剧场附近,遇到一位忽悠英文教学的广告小姐。据她们的广告介绍,孩子去学一个月,就可以流利地用英文交流。这种狂轰滥炸不负责任的补习班广告,他们自吹自擂的教学方法,根本就不符合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
弊端之四,正规学校的英文教学课本内容死板,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改进。我去年旁听中国初中的英语课时发现,过分强调英文语法,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没有话语环境的固定词组等,依然是现在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状态,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学生只是重复背诵老师的答案,课堂气氛僵硬沉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提高英文教学水平,也同时提高学生们学习英文的乐趣,老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套好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即使学前班的孩子们,或者是不认识几个字的婴幼儿,都有和他们年龄匹配的英文读物。这些读物不仅仅向孩子们提供学习语言的材料,同时也在向孩子们灌输一些人文和爱国情怀。比如像<<圣经>>这样的宗教读物,美国都有婴幼儿版的故事。
如果不把英文仅仅当做一个应试工具,而把它同时当做一个学习文化的媒介,我们若能在中国的中小学英文教材里,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就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中国孩子既学习了中国文化,又学到了英文。在英文课本里补充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知识,不一定需要英文专家们大动干戈。中国的四大名著,论语,道德经,唐宋诗词等等,都有现成的英文译本。只要编辑教材的专家们稍稍研究一下英文词汇,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在美国的亚洲文学课本里选用合适的章节就可以了。乐观地估计一下,如果有这种含有中国元素的英文课本,将来中国孩子出国留学时,等到他们有和外国人聊天儿的机会时,就可以用正规的英文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文化了,至少在聊天儿时可以有一些美国人能听得懂的中国话题。另外还有一些通俗易懂(plain English) 的英文诗歌, 都可以当做学习的教材来用。 看原版电影,也是个学英文的不错方法。
我的这种想法肯定有点儿异想天开,因为我当然知道修改教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如果没有现成的教材,你又想出国,有志出国的学生,应该尽早自己下手给自己吃些零食,用来补充一下中国教材中的不足。记得我在国内求学时,学过一套<<新概念>>英语。在我看来,类似于这样的教材就很不错,从中我们既能学到英文,又能学到很多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等知识。用英文了解中国文化,用英文了解美国或者其它英语国家的文化,至少会减少留学生们初来乍到时的文化休克。
说了半天,未来的出国留学生到底该怎么学英语?我的答案是,除了应付中国式英语,也要尽早涉足美式英语。诗歌,电影,杂志等等,都是学习英文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