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手札(八)
(2015-12-22 19:54:01)
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诗人手札 |
诗人手札(八)
104
人类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两个未知空间,一是人类自己的内心;二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宇宙;心灵的无限向度,给人类自己提供了无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而宇宙的无限容量,把自然界的强大内存,都变成了宇宙自己的内存;内心与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超级感应物;内心的未知空间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间就有多大;内心与宇宙之间的排斥与兼容,如同两台不同性能、型号、年代的计算机;它们相互在程序上的试探、破解、沟通与交融,其实就是人类对自我、进而对未知空间的新发现、新拓展和新认知。
105
在诗歌界,旗帜鲜明地反对“口语”创作的人,多数是所谓的“学院派”诗评家和诗人。何为口语?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的,生活中的语言。在反对“口语”创作的人眼中,诗歌语言应该远远高于生活语言。应该跳出“日常”和“口语”,更加典雅和精致,起码应该更“书面”。从理论逻辑上说,这似乎是不错的。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诗意可以产生在任何地方、任何土壤、任何形式、任何语种、任何语言状态里。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都是非常“口语”的。甚至于流传至今,与这些经典名句,“成龙配套”的其它诗句,几乎被人遗忘。
106
以一种更广泛更持久的抒情方式,渲染博大、无私与经典;爱情与诗歌这一对孪生姐妹,演绎着从一而终的血脉渊源。更多的时候,爱情具备着诗歌的一切艺术品相,但假若我们由表及里地深入考证,在内心深处,爱情似乎比诗歌更平易,更谦逊,更懂得给予。
107
诗人的博客就像诗人的衣领或腰带,几斤几两几钱,揪住衣领或腰带一“拎”,就清清楚楚了;而小说家则不然,别说博客盛不下“连汤带水”的鸿篇巨制,就是“连水带汤”的中短篇小说,也不合像田鼠一样东窜西窜的闪客胃口,小说家“晒”在博客里的文字,多为闲笔;而诗人“晒”在博客里的是:灵魂。
108
最渴望倾听我们心声的人,不是别人,也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最漠视我们的人,距离我们最远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像自然界的一切动物或微生物一样,把毕生的热情和蛮力,全部使用到应对外部的宏观变化上,从而忽略了对我们自身的细微体察和探寻。真正害怕了解自我秘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感到恐惧,越束手无策,越选择逃避,我们像自我的告密者一样,害怕承担。
109
诗人必须从自我觉悟的禁区和中纽神经的麻木不仁中,打开视野,找到出路。比如性别觉悟,比如器官觉悟,比如童话觉悟,比如爱情觉悟,比如宗教觉悟;一个不满足于“过去式”叙述套路的诗人,假若你找不到恭敬自我的认知途径,那你就老老实实去做一个好石匠或牧羊人;假若你找到了新的前所未察的自我,不要急于将你的发现告诉别人,你可以试着先告诉你自己。顾城说:“语言不过是人类捕捉自己的一张小网”;兰波说:“想成为诗人的人,首要的课题是认识自我,完全地认识自我”。
110
尽管玄学中可能掺杂着大量的诗意成分,但诗歌绝非语言的玄学。诗意只是人类瞬间的非分闪念,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只有找到语言这个五彩缤纷的附着体,如同灵魂找到了肉身,才不至稍纵即逝,这种境遇就像孩子把他们的涂鸦粘贴在白墙上。
111
诗歌其实是这样一种文体,它的神奇和玄妙就在于:只要与它相遇,注定被它打动。
104
人类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两个未知空间,一是人类自己的内心;二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宇宙;心灵的无限向度,给人类自己提供了无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而宇宙的无限容量,把自然界的强大内存,都变成了宇宙自己的内存;内心与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超级感应物;内心的未知空间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间就有多大;内心与宇宙之间的排斥与兼容,如同两台不同性能、型号、年代的计算机;它们相互在程序上的试探、破解、沟通与交融,其实就是人类对自我、进而对未知空间的新发现、新拓展和新认知。
105
在诗歌界,旗帜鲜明地反对“口语”创作的人,多数是所谓的“学院派”诗评家和诗人。何为口语?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的,生活中的语言。在反对“口语”创作的人眼中,诗歌语言应该远远高于生活语言。应该跳出“日常”和“口语”,更加典雅和精致,起码应该更“书面”。从理论逻辑上说,这似乎是不错的。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诗意可以产生在任何地方、任何土壤、任何形式、任何语种、任何语言状态里。
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都是非常“口语”的。甚至于流传至今,与这些经典名句,“成龙配套”的其它诗句,几乎被人遗忘。
106
107
诗人的博客就像诗人的衣领或腰带,几斤几两几钱,揪住衣领或腰带一“拎”,就清清楚楚了;而小说家则不然,别说博客盛不下“连汤带水”的鸿篇巨制,就是“连水带汤”的中短篇小说,也不合像田鼠一样东窜西窜的闪客胃口,小说家“晒”在博客里的文字,多为闲笔;而诗人“晒”在博客里的是:灵魂。
108
最渴望倾听我们心声的人,不是别人,也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最漠视我们的人,距离我们最远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像自然界的一切动物或微生物一样,把毕生的热情和蛮力,全部使用到应对外部的宏观变化上,从而忽略了对我们自身的细微体察和探寻。真正害怕了解自我秘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感到恐惧,越束手无策,越选择逃避,我们像自我的告密者一样,害怕承担。
诗人必须从自我觉悟的禁区和中纽神经的麻木不仁中,打开视野,找到出路。比如性别觉悟,比如器官觉悟,比如童话觉悟,比如爱情觉悟,比如宗教觉悟;一个不满足于“过去式”叙述套路的诗人,假若你找不到恭敬自我的认知途径,那你就老老实实去做一个好石匠或牧羊人;假若你找到了新的前所未察的自我,不要急于将你的发现告诉别人,你可以试着先告诉你自己。顾城说:“语言不过是人类捕捉自己的一张小网”;兰波说:“想成为诗人的人,首要的课题是认识自我,完全地认识自我”。
110
尽管玄学中可能掺杂着大量的诗意成分,但诗歌绝非语言的玄学。诗意只是人类瞬间的非分闪念,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只有找到语言这个五彩缤纷的附着体,如同灵魂找到了肉身,才不至稍纵即逝,这种境遇就像孩子把他们的涂鸦粘贴在白墙上。
111
诗歌其实是这样一种文体,它的神奇和玄妙就在于:只要与它相遇,注定被它打动。
前一篇:诗人手札(七)
后一篇:诗刊:道路上所呈现的战斗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