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诗歌:好时光是用来浪费的
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我,二是自我所面对的一切。自我是一面易碎的镜子。有时自大,纯平之心可折射三维的天下;有时量小,一丁点儿杂音便会应声而破裂。当然,破碎是灵魂的花朵,开放在躯体之外。所以,王妃诗歌说:好日子就是这样: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譬如那池中开着的睡莲,我说着说着/它就睡了;//《好时光是用来浪费的》。
王妃这样驾驭她的语言列车。假如不说是一种“出发”,更不说是一种“抵达”,王妃有可能会展现一种一直平缓行进的姿态。由诗阅人,我以为可以窥见她的一点焦躁,甚至慌乱。心灵如何不突兀,不陡峭,不偏离朴素的人世空间?日常的词汇遮去了表面的抒情,平淡的词汇没有遮去深层的思考。王妃明白,现实的痛感不是赞美或吟唱可以抚平的。
王妃诗歌的语言是私密的,她渴望表达,但茫茫人世间,却没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王妃苦心经营的,只是自言自语:“每一次,那认真的飞行——/风,卷起波澜/香气在升腾///《晨练》。”
《晨练》是中国诗歌网推荐给我的2016年4月“每日好诗”备选作品,在选择的时候,我对这首诗是犹豫的,我不认为这首诗是王妃的好作品。由于我对诗人本身的了解,最终,我的阅读越过了文本,算是一种深度阅读吧。《晨练》单从诗题上理解,似乎更多叙述的成分,然而诗中描写性词汇并不多见。意象零星,想象随机:“阳台”、“香气”、“灰喜鹊”与“瑜伽”等,似乎不构成什么,似乎又有某种暗合,显出迷离的倾向和探究的企图。有种类似“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的美感。
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王妃诗歌大多是一些短小灵巧、语言机智的作品。短章与短句,一切都预示着王妃性格中的鲜明特质:温情和自信。作为诗人,王妃内心世界的飘泊感正如时光和流水一样,给她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她像蜜蜂一样在生活的花海中勤奋穿梭,像蝴蝶一样舞蹈和留香,她一遍一遍地否定自己,又一遍一遍地找回自我,她就在这种否定与肯定中快速成长,并因此写出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也许正是王妃诗歌所形成的随机创作状态下的必然结果。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似乎较少功利,似乎更符合艺术规律、更需要天分。
王妃是70后,生长于“天下文章出桐城”的安庆桐城,工作在“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徽文化肇源之地——黄山。童年与成年的离合方式,是触动情感与思考的“机关”。书写从容,更善于从简单的风吹草动,感悟内心的波澜壮阔。王妃用温和以及耐心将诗歌的围墙逐渐打开。认识到诗歌的语词意义,就像打开一扇封闭已久的玻璃窗,当阳光一路小跑进入房间,在那一线光的照耀下,诗歌诞生了。
王妃诗歌,有一种“顺风顺水,顺天顺地”的语感,和“单简澄明,平淡幽玄”的气象。将生活中的馈赠:苦难、忧伤、友情和帮助,视如荣誉一样珍贵。王妃属于诗人中非常稀有的真诚与勤奋者,与人为善,勤勤恳恳,不张扬,也不矫情。这种品质,在她的诗歌中,有着双重的表述:“总是有不断的注入,才会/有不断的输出。前三十年的饱满/将在后三十年慢慢干瘪——那些随流水/而去的盐粒、雪片和玫瑰/曾是身体里值得骄傲的部分//《脱落》。”
王妃诗歌题材宽阔,她温婉的表达策略,迫使同辈诗人关注她的作品,其诗歌作品的私密性也为她赢得赞赏——她还将这样走下去——这是她内心的指引。一个从不辜负生活的人,生活决不会辜负她。
附:王妃诗歌
好时光是用来浪费的
好日子就是这样:有大把大把的时光
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
譬如那池中开着的睡莲,我说着说着
它就睡了;譬如这季节,我一转身
一滴寒露附着在一片落叶上
在我窗前,轻轻滑下
好时光就是这样用来浪费的
譬如这个下午,有人独自
焚香、品茶、抚琴、读书
而我什么都不想,和婆婆对坐在阳台上
拽着她细碎的话把子,把新收的花生
一粒一粒,小心地剥出来
脱落
总是有不断的注入,才会
有不断的输出。前三十年的饱满
将在后三十年慢慢干瘪——那些随流水
而去的盐粒、雪片和玫瑰
曾是身体里值得骄傲的部分
它们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从春潮涌动,到秋后的坠落
和萎黄……从拒绝到接受
每一次的拾起、掸落、抹去……
我都小心翼翼。所有的脱落
是独立,是舍弃,
是与身体最后的告别
日复一日,洒扫庭除。
累了,我便抬头安慰自己
等风再吹一阵儿,雾气就会散尽
面前的大镜子,定能
空出自己的身子来
晨练
她在阳台上瑜伽
双手一次次抓向虚空
楼下的结香早已松开了拳头
香气在盛开和凋落里
连绵起伏
灰喜鹊成群结队
它们爪子收束,张开双翼
在结香上空穿来穿去
每一次,那认真的飞行——
风,卷起波澜
香气在升腾
她在灰喜鹊面前专注地
练习。抓,握……
她的十指灵巧,未染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