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妃评《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

(2009-08-26 23:53:47)
标签:

书评

分类: 评论简明

王妃评《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王妃评《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

 

网络诗歌的金色池塘

                          ——简明《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印象

 

                                         王妃

     历时近三年,169位诗人的诗歌精评。有人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有人说,这是网络诗歌界的功德。褒奖之辞覆盖着的,是人们看不到的创作艰辛,人们所看到的是,更多的诗人受到鼓舞,正在一盏灯的指引下,充满激情地行进在诗歌这条路上。

     如果说网络世界是浩瀚无垠的大海,那么《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以下简称《诗歌评赏》)就是作者精心圈围的一方金色池塘。不消说,筑堤、围坝、引水、栽莲是多么耗费心力和体力的准备工作,当你走近这方金色池塘,将会看到波光荡漾、流水涔涔、红莲相映之下游弋的,是网络诗歌界的精品“鱼”——“锦鲤”,它们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谓为“水中宝石”。

    我曾经看过中央七套的专题节目,介绍锦鲤的放养过程,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烦琐的就是锦鲤的挑选过程,成千上万的鱼苗经过专家的几道筛选,最后剩下来的百十来条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精品,或曰“红白”,或曰“大正”、或曰“昭和”,具有高品位高质量的观赏价值。

    这169位诗人及其诗歌就如这锦鲤名品,被简明先生慧眼识中,蓄养在《诗歌评赏》的金色池塘里,成为网络诗歌界的一处盛景。我们有理由相信,《诗歌评赏》巧妙地站在了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介的交汇融合点,它在两个领域中,对发现和推介优秀网络诗人和诗歌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作的目的性决定了创作的终极目标。记得简明先生说过“我是好诗主义者”,如果仅仅把这句话作为他创作的目的,也许显得过于简单,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的目的性也一直受到各种臆想和猜测,甚至受到某些人撰文诋毁。但事实上,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真实的。因为好诗,所以他在茫茫博海里打捞好诗,这需要时间,需要智慧,需要毅力。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诗歌评赏》做到了,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深以为然。《诗歌评赏》除向我们集中推介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及他们的诗歌作品以外,评赏是重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已经突破了简明本人作为一个好诗者所能为的单纯的推介意义,那么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庞大的网络诗歌生产系统时,首先作为一个诗人,他本人执着于对诗歌本身的热爱;其次作为一个诗歌理论的推进者,还有这样的责任担当:如何提高诗歌创作和鉴赏的水平?

    我们不能说,《诗歌评赏》中作者对所有诗歌的评赏都是精准到位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对文本的剖析和深度解读,应该着眼对文本寓意的再挖掘、对文本内涵的再发现和再拓展。诗歌文本的解读,不是为了‘读’出诗人说了什么,而是为了‘读’出:诗人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也曾有人匿名对他的点评提出异议,这也不是坏事。因为“真正的诗歌都藏有诗人精心埋设的情感‘暗钮’,找到并且转动它,阅读才有可能被导入私人化的经验暗道中去——阅读不是寻找所有的诗性装置,而是打开唯一的修辞‘铁门’”。王夫之论诗时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歌德也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这句话同样适合诗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很正常。我想,至少作者的点评具有这么两点意义: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是掌握“渔”的经验和技巧;而对于诗歌的原作者来说,这是站在一定高度上进行的一次心灵碰撞和交会,也是对诗歌作品再创作再掘进的过程,它可以促使原作者再内省再提高。

    《诗歌评赏》上下两册,厚重、大气、耐读,精彩之处还有待慢慢品味学习,先将翻阅之粗略印象记录于此,与爱书喜好阅读的朋友作一下交流。

点击即可进入:《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邮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