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鉴赏:你能到我的身体里来一下吗

(2009-08-26 23:44:38)
标签:

书评

分类: 评论简明

  诗歌鉴赏:你能到我的身体里来一下吗

一箪

 

   昨晚回家收到简明老师主编的《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一书,打开后没想到是一本很厚的诗歌鉴赏书,这本书与我在书店里买的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07以及《2008年中国诗歌精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诗歌》《诗探索》等名目繁多的诗歌精选均有所不同,该书一个很大特点不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为准,而是以作者认为的好诗为准,所选诗歌讲究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让读者云里雾里的高蹈之作很少入选或者被拒之门外),这本书所选诗歌跟官方刊物上登载的诗歌也有所不同,说白了好诗的标准有所不同,该书的主编估计事先没有拉出一长串“著名诗人”的名单,然后按照“著名诗人”的名字再选出“著名诗人”的诗歌,或者说所选诗歌均以著名诗人为准,这就是该书的不同之处。

   我不认为诗歌有什么“网络”和不是网络之分,诗歌就是诗歌,只有优秀和平淡或者平庸之分,而不是“网络”之分。用简明老师的定义来说,“网络诗歌”的界定标准一是首发于“网络”,二是传播于网络,三是第一读者是“网民”或“网友”。我很认同简明老师的观点,此话说的正确。但我还是觉得简明老师是想主编一本不全是“著名诗人”的诗歌文本,也就是说,只要是写的好的诗歌,不管作者是不是作协会员,以及是不是在官方诗刊发表过诗歌?或者更直接一点,是不是有一定名气的诗人,或者根本就不是诗人,但却是一个新发现的有一定诗歌才华和潜力的诗歌新人。

    这本书里收录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的诗歌作品,有太多的新面孔而不是老面孔,我想,简明老师编撰出版这样一本书还是冒了一定风险的,用了《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这样一个书名,可见主编的良苦用心(当然这是我的胡扯或者猜测),在“著名诗人”多如牛毛的今天,“著名诗人”的诗歌即使写的不怎么样,只要混个脸熟,只要会炒作,像个诗歌活动家一样到处晃动他们的脸或者身影,那些只重名不重实的刊物都会趋之若鹜,简明老师却敢于发现新人,提携新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并不比中国作协创研部等一些名家选编的诗歌选本差,甚至比他们还略胜一筹,这本书眼光独到,形式新颖,点评很有功力,几乎倾注了简明老师几十年来对诗歌的经验和感悟,是一本我迄今为止所读过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诗歌鉴赏书,我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遍标题就爱不释手,所选诗歌比我在以上罗列的诗歌鉴赏书里看到的要吸引眼球的多。

   当我把这本书放在办公桌上的时候,刚好有个同事进来看见了,就拿起这本书来读,刚打开扉页就被扉页上的一首小诗打动了,她说写的太好了,里面的配图也很美(那幅图让我想起了毕加索和他的画),同事立刻拿了个本子认真抄了起来,我也喜欢这首诗歌,我这位同事平时不怎么写诗歌,但她却很有鉴赏力,某日,她在我的博客里潜水,说我有一首《以吻封缄》的诗歌打动了她,我很诧异也想不起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歌,即使想起来标题,内容早就忘了,我经常写完就再也不去管它了,我把那首诗歌找了出来,那首诗歌是这样写的

 

我希望你给我写信

亲爱的,我已经有许多年

没有收到这样的来信了

我希望你写上:我最亲爱的

那怕最后一页是一片空白

 

   我发现简明老师主编的这本书里的好诗还真不少,主编这么厚实的两大本书,简明老师的确倾注了非凡的精力,这首小诗的标题是:《你能到我的身体里来一下吗》

 

    你能到我的身体里来一下吗

    到血液里来一下,到我天生的忧郁里

    来一下,到我的诗歌里来一下

    到我的身体里来一下

 

    不要像刺,那么久的留恋疼痛

    不要像牙齿,那么久的留恋粮食

    不要像树叶,那么久的留恋枝头

    掉了又长,长了又掉

 

    不要像指甲,那么久的留恋手指

    你知道,指甲会把手指带向何方吗

    这些身体的树叶,它们拼命生长

    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快地

    脱落

 

    你能到我的身体里来一下吗

    像昙花,一下就是一生

 

    正如某个假隐士说:“这个时代,主流其实就是下三流”,“主流其实就是下三流”,这个说法我不敢认同,我认为主流即使再不怎么好,也不会沦落为下三流。但好诗的确在民间,这话一点都不假。这本书的其中一部分诗歌的确没有在主流刊物发表过,但它们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一些你平时不怎么注意的不起眼的写作者,他们的诗歌的确打动了我,并不比那些名字如雷灌耳的”著名诗人“的诗歌差,甚至比他们的诗歌还要美,因为他们的诗歌更加注重真情实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