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紫诗歌:整个行程像一次启示
简明
薛梅
微紫是一位具有“表里俱澄澈”、“万象为宾客”特质的诗人。尽管我们不希望强调山东师范大学在古代文学方面所给予微紫的养分与影响,但我们终是无可否认这所极有古典文化气息的校园,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齐鲁大地所给予微紫的濡染和浸润。
微紫诗歌在思想含量上分明有着西学的影响,但在性情一脉上深藏的仍然是东方的、传统的审美想象,在诗化了的自然中,微紫的世界既存于物、又存于心。“整个行程像一次启示”;“抒写万物生机与个体生命精神的契合交融,聆听自然生命之热烈喧响,安抚一虫一叶之悲苦存在,渡文字之舟以抵精神圣境。自由,自然,蓬勃,文字当如生命之态”(微紫语)。
《一粒米的香来自哪里》提示了心灵与宇宙相睦相谐的生气远处、不着痕迹之境。“一粒米的香来自哪里”,像一双深情凝注的眼睛,不是混沌而困惑的设问,而是答案自在其中的澄澈和净朗:
这样,我是否直接亲吻了田野
稻田里的水,水中穿游的月光与蛇
稻穗的高度,高度上的风
风雨,飞虫,俯视时的锈斑
天上倾下的催熟的火
两朵花蕊的恋爱
“是否”在这里是一个偏义副词,显露出古文对诗人修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微紫对于田野、水、稻田、月光、风雨、飞虫、以及花蕊等等自然生命的摹写和“亲吻”,有一种宋词的节奏和美感。
这些被看见的是否已经足够
不,不,一粒辛劳的米有永远甜美的睡眠
不要惊醒它吧
这由复合而孕出的单纯之香
像我看见的一切,简单而繁茂
“一粒辛劳的米有永远甜美的睡眠”。这是一种生命本体的自由,尽管庄子曾说过“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义何其多忧也”(《骈拇》),虽然“仁”本身也会有痛苦和压抑,但仍然是人伦大道,大爱之境。哀乐悲喜、酸甜苦辣的“辛劳”的生命姿态,最终以“简单而繁茂”的“单纯之香”触摸天地之心。
《蝙蝠》以“神”的姿态出现:“神就像今夜这样到来:/踩着一小片亮光/脚步没有重量,衣袖没有摩擦/闪进,无语,又离开/整个行程像一次启示”。对于“神”的理解,人类总是怀着恐惧和敬畏,而微紫则以生命的自由和平等状态,消解了“神”牵绊:“最初/完全可以把“黑”命名为“亮”/把神称作蝙蝠”。在《蝙蝠》中,“神”成了最平常和最普通的称号,万化同命,万化同“福”,“整个行程像一次启示”。
《遭遇泥土》是天地的大和谐和大自在。“我在每一次过程中漂流/我经过,呈现/并最终不知晓自身的秘密”,显然,微紫在生命的体悟中联接着一种天地氤氲之境,是诗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精神理想。一如《辽阔》中的“亲爱的,你可以看我开得有多远,多辽阔”!
《爱到最后,用身体》在女性的叙事抒写中,呈现了另外的面孔。那种凌厉、尖锐的批判和疼痛,以及无以辩驳的理性与气势,伸张着鲜明的性别强调和诗性智慧。“爱到最后/就是爱到死亡”,正是杜甫所说的“篇终接混茫”(《寄高适岑参三十韵》)。
“整个行程像一次启示”,诗人始终在路上。
附:微紫诗歌
一粒米的香来自哪里
在物质的世界里,它的祼体不被授予秘密
可我在问我的心:它的香来自哪里
这样,我是否直接亲吻了田野
稻田里的水,水中穿游的月光与蛇
稻穗的高度,高度上的风
风雨,飞虫,俯视时的锈斑
天上倾下的催熟的火
两朵花蕊的恋爱
这些被看见的是否已经足够
不,不,一粒辛劳的米有永远甜美的睡眠
不要惊醒它吧
这由复合而孕出的单纯之香
像我看见的一切,简单而繁茂
蝙蝠
最初
完全可以把“黑”命名为“亮”
把神称作蝙蝠
神就像今夜这样到来:
踩着一小片亮光
脚步没有重量,衣袖没有摩擦
闪进,无语,又离开
整个行程像一次启示
遭遇泥土
我将一生沉迷于这场奇迹之中:
绿,遭遇泥土
我嘴里含着这种味道:
绿,泥土
我对所有的腐朽与新生都不陌生
我在每一次过程中漂流
我经过,呈现
并最终不知晓自身的秘密
辽阔
我可以像石头一样坚韧
但是那样,你看不到绿叶和花朵
还是把全部的甘霖都浇灌在我身上吧
天空与目光一致
亲爱的,你可以看我开得有多远,多辽阔!
爱到最后,用身体
爱到最后,用身体
虽然伍尔芙说:
“我们爱男人
但不想看到它们裸露的身体”
爱,就是收藏羞耻
和丑陋
而遮掩它
总是选用花瓣,与附于花瓣的言词
证明它,却要用
子宫里的疼,与脏污
爱到最后
就是爱到死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