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满强诗歌:我一直是个对春天图谋不轨的人

(2009-03-01 12:51:35)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中国网络诗歌十年佳作导读

    李满强诗歌:我一直是个对春天图谋不轨的人

   
李满强的“春天”以三种抒情姿态出现:“刺”的姿态、“鸟”的姿态和“雨”的姿态。这三个在春天里最为司空见惯的具象,在李满强“图谋不轨”的语言策动下,上演的却是:活灵活现、别开生面的“闹”春即景。
    《我一直是个对春天图谋不轨的人》,第一节点题;从第二节开始,李满强分别使用了“一夜之间”与“青草的刺”,“三月”与“燕子、布谷、麻雀和黄鹂”,“惊蛰”与“缠绵的雨”,来解构与时间平行、同步、互动的诗意空间,无论“揭竿而起”的刺或“注入了血”的桃花,无论“春天的暴动者”或“会歌唱的花朵”,无论“淅淅沥沥”的雨或“斩不断,理还乱”的惆怅,廖廖几笔,惜墨如金,整首诗达到了字无虚设、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野棉花》和《三把刀子》这两首诗歌,蕴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远比文字表面上的含义更丰富、更深刻。《野棉花》起句平实,直取题旨:

跟我去山野吧

去看看那些野棉花

 

看看那些至今在乡下

生活的穷亲戚

看看他们,怎样用一双皲裂的手

紧紧抓住了脚下贫瘠的土地

而早年落在身体里的一场雪

将被他们说成温暖

    “早年落在身体里的一场雪”,或许是一次久远的关怀,或许是一个渺茫的希冀,或许是一种永远的精神寄托;“早年”距现实太遥远了,“早年”距“身体”也已经陌生了。时间无情流逝,薄薄的一层雪却并没有因此消融。“身体里的雪”,“将被他们说成温暖”;薄薄的一层“温暖”,说化即消的一层“温暖”,乡下“穷亲戚”们骨子里的纯朴本色和情感上的感恩之情,令人无言,让人悲叹。但这并不是这首诗的全部旨意,《野棉花》欲说又止的是更深的忧虑:悲哀也许正是来自他们骨子里的承受和感恩。
    《三把刀子》的结构,与《我一直是个对春天图谋不轨的人》相仿,说明李满强对自己的叙述实力保持着足够的自信;在抒情样式上,李满强并不像其他诗人那样喜欢“讨巧卖乖”,或者花样翻新,李满强坚持依靠叙述的内力和抒情的深度打动阅读者:


第一把刀子
我用它削一只苹果给你
你吃掉了苹果
就是吃掉了刀子走过的道路

 

第二把刀子
我用它削一柄拐杖给你
拐杖扶住了你
就是扶住了远方

    《三把刀子》在第一节、第二节中,用“吃掉了”和“扶住了”两个动作,充分引伸了“刀子”的工具意义;却在最后一节中,巧妙虚化了“刀子”的武器属性;“给自己的身后一刀”是一句双关语,是给躲藏在自已背后“搞动作”的人一刀呢,还是给自己身后的影子一刀呢,值得玩味。
    诗人不是救世主,诗人只是诗意的发现者。诗意具有抱月含羞的天性,常常会被身边簇拥的华美意象与词汇所遮蔽,就像金子藏身在沙中一样。诗意是生活的结晶,而不是意象与词汇的结晶,正如金砂只是沙的一种,而非金的一种。只有当金与沙彻底分离后,金子的意义才能确立;但无论金与沙分离或者不分离,沙子都永远是沙子。

附:李满强诗歌

我一直是个对春天图谋不轨的人


请原谅我

一直是一个对春天图谋不轨的人——

 

我在大地上安放了青草的刺

企图让他们在一夜之间揭竿而起

我在桃花上注入了血

看花的人,就能看到往事的颜色

 

到了三月

我会放飞一些鸟:他们分别是
燕子、布谷、麻雀和黄鹂

这些春天的暴动者

它们会在天空开成会歌唱的花朵

 

而惊蛰一过,我会是一夜缠绵的雨——

在你的窗下,淅淅沥沥

让你斩不断,理还乱


野棉花

跟我去山野吧

去看看那些野棉花

 

看看那些至今在乡下

生活的穷亲戚

看看他们,怎样用一双皲裂的手

紧紧抓住了脚下贫瘠的土地

而早年落在身体里的一场雪

将被他们说成温暖

小小的花朵

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吹送

 

野棉花不是棉花

野棉花不是花

野棉花只是一些头顶白霜的人

是一些在秋风中兀自挺立的命

三把刀子

 

第一把刀子
我用它削一只苹果给你
你吃掉了苹果
就是吃掉了刀子走过的道路
就是吃掉了它锋芒后面的寒冷

 

第二把刀子
我用它削一柄拐杖给你
拐杖扶住了你
就是扶住了远方
扶住了一块钢铁来不及说出的理想

 

第三把刀子
我把它紧紧掖在衣服底下
必要的时候,我就抽出来

给自己的身后一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