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中国网络诗歌十年佳作导读 |
当我们面临着一个图像占据优势的时代,文字的劳作显得有点“过时”,人们对文字的阅读兴趣,正在被影视图像的诱惑所取代,人们似乎没有多少耐心和乐趣来体会文字的意蕴,工具理性正逐步征服了传统的价值理性,迅疾的刺激取代了传统审美的静观,及时行乐的快餐生活取代了传统细细品味的生活方式,这实在是耐人寻味的现象。可贵的是,离开让春意和语言都能在泥炉中“炼七次”的超强耐力,使阅读文字具有了在天空飞起来的魅惑和魔力。一入眼便入诗,令人无法不生出阅读的快感。诚如桑塔格在阅读本雅明时多见到的境界:“从关注的对象中看到了与自己契合的东西”。
我们有理由相信,离开用一种从核心创作的冲动,激活了我们渐趋弱化的阅读兴趣,我们“离开”的同时意味着回归,我们重新在文字里获得了会心的对视。
创新冲动,统治着每一位不甘平庸、暗藏叙述野心的优秀诗人。“如果雷声太大,我就会在夜里抱紧女儿/把雷声拧小些,再拧小些”。在叙述探索上,诗人们的胃口极好,想象力畅旺,想象是另一种情感的探索,是对经历的激活与拓展。诗人永远不满足固有的表达模式和表达情景。
《雷声太大,我把它拧小些》,毫不夸张地说,一点也不逊于图像的眼球吸引力。除了一以贯之的诗词小令气韵,更足以称道的是他的别出心裁,敏捷干脆,使司空见惯的庸常事物,焕然一新,不着痕迹的表达生活趣味和生命理想:“如果大雨不停,我就呆在屋里/如果雷声太大,我就会在夜里抱紧女儿/把雷声拧小些,再拧小些”,至此,我们获得了安憩和安美。
离开诗歌中诸如:“风把皱纹递给湖水”、“让主语找到宾语,泪水找到眼眶/美丽骏马找到草原,奔跑无边/你找到小房子,找到撑伞避雨的小蘑菇//”等等灵性的佳句,使快意的阅读充满弹性。
附:离开诗歌
立夏
把言语放进泥炉
炼七次,取出。立夏
荷叶捧出露珠。清晨,你的思绪
摇曳竹影,风把皱纹递给湖水
爱身边的人,爱这个繁芜的尘世
爱你的前身和传奇
有人清唱。远峰
一幅画徐徐展开,把歌声绣进去
钻进白昼巨大的容器,飞鸟
停在屋顶旧瓦上。山水明媚
樵夫砍柴,挑着晨光
从你窗前走过
雷声太大,我把它拧小些
一场大雨,败叶满地。我试着蒙起
春天的眼睛,不让她看见
春天堵了唯一的通道,积水不知所措
车过,雨水四溅。你要小心,它会弄脏
你的新衣裳,弄脏春天的表情
春天,风可以吹落一个下午
雨可以迎面扑来,带走
树上安静的一小片光阴
如果大雨不停,我就呆在屋里
如果雷声太大,我就会在夜里抱紧女儿
把雷声拧小些,再拧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