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对A股的影响可能增大

标签:
股票a股港股机构散户 |
分类: 操作提醒 |
一、都有抱团的权利
最近一条新闻轰动全球,美国的散户抱团,将做空的机构打得落花流水。以前,我们以为只有A股才有这么多散户,美国是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成熟市场,没想到美国也有这么多散户,美国的散户这么有力量!美国散户抱团战胜美国的机构投资者,这绝对是重大新闻!
一般来说,机构战胜散户,散户缴枪不杀,乖乖放弃自己的炒股资金,去买基金,机构力量越来越大,散户越来越少。最后A股的机构投资者象美股一样,机构长期主宰市场,主导行情。很多人这样想。
这次美国散户抱团将机构投资者逼入绝境,机构成了散户的韭菜,太出人意外。股票投资者为之诧异,为之兴奋。据说美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正在调查这个突发事件。传统监管,可能从是否违规、违法入手。市场常见机构战胜散户,散户天生就是机构的菜。现在散户战胜机构,是哪里出了问题或漏洞?
任何股市散户都是弱势群体,机构抱团天经地义。散户抱团了,打败了机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正常。俗话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人们没想到,当兔子揭竿而起,狼可能成为兔子的小菜。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其实不只是机构抱团》。在股市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资金抱团是追求盈利的必经之路。年底行情,比较适合机构抱团。但抱团不是机构的专利。机构抱团的股票,也有不少中小散户搭顺风车混在其中。中小散户跟机构抱团,也有散户的优势,比如机动性强、进出方便就是优势。也不是机构抱团的股票就必然上涨,必然赚钱。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无疑是机构长期抱团的地方,但也没涨。时常出现的地雷股,轰然倒塌之后砸伤的抱团者中有不少就是机构。树倒猢狲散,中小散户跑得更快,跑得更方便。机构投资者被砸哼哼几声,不愿意声张,为了面子。我们看到,机构投资者也不是都赚钱。也有不少机构和中小散户一样,在这轮结构性牛市中抱团的股票,也以分化下跌为主.....
散户与散户抱团,抱得好可能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照样碾压机构投资者,这次美国散户抱团取得胜利就是这样。散户和机构抱团,享受与机构投资者同等待遇。做得好,赚的钱可能不比机构少。如果抱错了对象,抱错了方向,结果可能正好相反。我认为,只要不违规,中小投资者应该向机构学习抱团,学会抱团。
冬天即将过去,万物即将复苏。野百合也有自己的春天,任何花都有开放的权利。到了春天,现在被冷落的可能会逐步复苏,重新恢复活力。这是自然法则,股市也一样。
最近常有机构提出港股值得关注、投资。从近期港股的走势看,我赞同这一观点。近期腾讯控股最高至767.5元,尽管出现震荡回调,但逢低介入资金积极主动,今天腾讯控股大涨4.48%。
美团近期突破400元。小幅回落后今天大涨9.89%。比亚迪、小米集团等,都强势上涨。这些高科技网络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机构看好并抱团。港股机构偏爱高科技、互联网、新能源股票,这与美国股市的机构抱团风格基本一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成熟股市,机构对高科技股的成长性更感兴趣,估值也更高。这与A股机构投资者一味追求贵州茅台,长期抱团白酒股票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港股机构抱团以内地在港上市公司为主。这里有几个观察问题的角度:
一是持有2000多块钱的贵州茅台,或选择持有200多元、20多元的高科技成长股,哪个机会大?哪个风险大?
二是大批在香港、美国上市的内地高科技股获得较高的估值。同样的股票。如果在A股上市会怎样?从美国回归A股的科技股象360、巨人网络、分众传媒等,为什么昙花一现,逐步变得平庸?
三是腾讯、阿里、小米、京东当初在海外发行,发行价并不高,但仍然跌破发行价。A的科创板及其它同类型股票大多超高价定位。这些股票与腾讯、小米、阿里、京东比如何?从二级市场比较看,港股与A股,谁更有成长空间?目前港股中有不少内地上市的中低价潜力成长股,和现在的A股科创板及类型的高价股相比,选择哪个更有比价优势?
国家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A股、港股趋同化应是大趋势。深港通、沪港通为两地资金的互动选择提供了便利,也会加快A股、港股的趋同化。
今天两市成交资金缩减到8568亿,这是今年以来两市单日成交的最低成交量,但市场心态很稳定。缩量不是变弱,是春节前人心波动的结果。预计缩量将继续,但市场将以信心与乐观迎接春节后的大波段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