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像听新房
(2009-06-25 09:44:17)
标签:
文化 |
读书好像听新房,这话说起来顺嘴,听起来颇有点新鲜玩意儿。如果追问谁的发明创造,我会毫无保留地泄露天机,从冯唐的随笔集《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到。用俗话粗话阴话损话调侃真理,绝对是王小波之流的拿手活。冯唐的文字界面,虽然达不到王小波的深度高度宽度,已经很有王小波文字的味道。
曾在王小波文字中洗过澡,凡是与王小波沾边的文字状态,我都具备一见钟情的贱劲。即使对冯唐的作品比较陌生,只是现场随便读过几篇非代表作,也容易被他信口开河打哪指哪的功夫所吸引。就这样,我在百书丛中选择了冯唐,为他送上有限却可贵的小版税。
冯唐的书分四卷。卷一短了些,好像刚出道或没出道时所写,因为牵扯到“那些书”们,读起来十分凑合;卷二最精彩奇妙,他透过“那些人”评“那些人”的作品,人与书融为一体化,接近我写书评的习惯,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卷四沾了我喜欢倒着读书走过场的便宜,前读后忘兴趣一般;可惜卷三“那些事儿”,我实在没有与之共事的耐心,少读也罢,使我更有精力对准卷二下重手。
我最佩服冯唐善于“装蛋”的精神,他有时连自己都在应付。题目写下后,不去讨好主题,浑浑噩噩,东拉西扯,满嘴跑火车。我读起来跟不上文字节奏,读不出线条和脉络。他要想认真完成任务时,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犹如公文式八股文,一二三带领ABC,小观点套大观点,提炼成四五六字的标题,摆在页面,煞有介事地惹人眼球。
透过冯唐的语言文字,我感到他是极具特点的多面人。一是牛逼闪闪放光芒,二是喝酒泡妞见性情,三是装傻充愣够狡猾,四是天南海北卖学问。他的书评别有洞天,彻底摆脱一般意义的书评模式,那条书主线,说断就断,想连就连,甚至通篇都与书无关,而最后还是落脚在某本书上。随笔式书评,丝毫没有影响他多面人性的发挥。
《大片王朔》,应该算作冯唐随笔集的亮点作品,比书名《活着活着就老了》那篇,要高难度好多。他以王朔为引子,诱导出中外现当代的十几个大小文人,嘻嘻哈哈,玩玩耍耍,满脸不正经,半点不严肃,纯粹是小痞子写作。正所谓以王朔混世魔王的文字手法,在开涮先锋级人物的同时,将王朔扒个精光,就剩下《三联生活周刊》封面那张大脸,虽然很数字化,却没有一根胡子。
写酒场是冯唐的爱好与强项,这正中我的下怀。他评“铁文友”艾丹的酒场表演,一个小二锅头不出头,二个小二眨眼睛,三个小二哼小曲,四个小二开始摸身边姑娘的手。简直形象生动到家了。我现读现用到酒场系列文章,为“喝高后最性情的五种男女”们,注入相当充实可靠的水分,文章荣登网易论坛首页排行榜,全是我读冯唐的重大成就。
这些天来,我反复琢磨冯唐的话,总想进一步厘清读书与听新房的关系。就在本文收尾时,我特意翻看冯唐此言的出处,原来我引用有误。冯唐在《读书误我又一年》中说:“读书好像听房,心理阴暗而没有新意”。“听房”与“听新房”差着“新”字,意思就大不一样。老夫老妻的房事,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周周如此,自己都麻木乏味,如同走程序般,听这种房事肯定没有新意。如果换成新婚小夫妻,听新房自然与听旧房大不相同,房内高潮起伏,房外流连忘返。即使脏水浇身,不枉新房外听一回。
如果把我的理解加进冯唐的话境,还是用“读书好像听新房”更贴切。单纯为听房而听房,没有多大意思,正如单纯为“破万卷”读书,也是劳神伤财。那么可以有选择地少读精读别滥读,就如专拣新房听。剔除不入法眼的老房外,并没有多少新房可听,这就有新意了。慎听与慎读意境接近,慎读让我联想到“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