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闲章有情趣

标签:
闲章斋号藏书铁笔刘尚恒梦溪文化 |
http://www.golden-book.com/ProductImage/071101-071201/780665847.jpg
忽然心血来潮,想为我的书房起个斋号,玩点高雅情趣。单独起名太简单,应留下念想儿。如果与藏书结合一体,恐怕玩出了层次与境界。
想到小兄弟“铁笔张”,他是制印书法两栖高手,我现存的两枚藏书章,其中一枚就是他特意刻制的。石料方正,字体粗壮,我的本名加藏书二字。美中不足的是有点循章规矩,缺乏随意休闲的味道。当初制印时,我搞不清楚名章与闲章之分,经“铁笔张”略加解释,才稍懂皮毛,差点闹出低级笑话。
趁着求知欲望高涨,我赶紧读书补课。刘尚恒的《闲章释义》纳上案头,不读不知道,一读则读出隽永灿然的大千世界。闲章不闲,特别讲究,内含风物灵语,浓缩了湛深的文化积沉和精神独白。借用刘尚恒先生的话:“方寸天地,心迹可鉴”。
藏书章可以制成名章,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基本按照“姓名加藏书”的公式刻划。闲章则突破条条框框,不为主人姓名、字号、别号及斋馆室名所限,语源多头并进,因五花八门而活泼灵动,主要想凸显个性。为体现个人情趣、收藏艰辛及藏书特色,许多藏家喜欢钤盖闲章。
捋顺闲章的本义概况,我开始附庸风雅,琢磨自己的藏书闲章。阅读《闲章释义》,我发现另一有趣现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喜欢把玩闲章印鉴,嗜好题出意味深长独树一帜的斋名,许多场合书斋、藏书、闲章连体交配,出一套组合拳,起到落印生辉的妙用。虽然我刚刚学步,仍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却大胆地做出决定,以藏书为引子,寓意寄情于斋号,落脚在闲章界面,三侧照应,一步到位,给小兄弟“铁笔张”送上惊喜。
这几天真够忙活,我至少翻阅了三本书:吴十洲的《百年斋号室名摭谈》,山东画报出版社的《中国书斋的故事》,岳麓书社的《我的笔名》。穿插重叠阅读,喜获新知并用于具体操作。我想有个书斋,围绕书斋及藏书,制作几枚趣味闲章。
书斋起名是件苦差事,需要求证冥想。我首先浮出笔名,企图在笔名上找灵感。我曾用“梦溪”写过小专栏文章,公开发表了数十篇书评,便想取名“梦溪园”。不过也有担心,这样容易与《梦溪笔谈》混淆,缺乏独立性,而且儿子名字“成蹊”,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爸的书屋与儿子名字重音,似乎也欠妥当。
想起文友赠送我的对联上句:妙点群书生别趣。“妙”字内含恭维吹捧,改为“闲”字就恰当适中了。第一枚闲章选定“闲点群书生别趣”。我进一步归纳浓缩字面,书斋起名“闲点书屋”,藏书印署“闲点书屋主人点阅”。终于厘清头绪,弄出点眉目,我埋藏三天的正面情绪喷薄而出,一时心旷神怡,满足而自豪,甚至想找朋友报讯分享。可惜时值半夜三更,也没喝醉酒,提不起电话骚扰朋友的故意,梦中独舞,自慰自乐吧。
再次见到“铁笔张”,他端详三枚闲章的钢笔字样,用陌生异样的眼神瞧我,我俩会意地笑了。我说能否加枚“木空世界”,他说不妥不妥,刻个“木空苑”还差不多。我知道他在打趣开玩笑,因为读书时已经注意到,先人斋号几乎无人用“苑”字后缀,大概忌讳“苑”为养牲畜的场合。我的闲章正待出炉,期待着斋号题名,藏书添印,几枚闲章引进新的读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