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唐朝第一古惑仔

(2009-04-28 08:09:54)
标签:

文化

    李白成为大唐第一古惑仔,初闻着实令我大跌眼镜。幸亏我左眼轻度花右眼轻度近视,尚未达到戴眼镜的高度,否则双重眼镜叠在一起,被古惑仔无理砸掉,擦伤脸面事轻,有失尊严影响视觉效果,可就玩过火了。

  带着满脸惊诧,我上网百度搜索。此观点出自文学博士檀作文的大嘴,他专门著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我找到出处,捋清脉落,并点看几帖相关评论,剩下的事就是找书读。以我对李白浅显的认识,他再桀骜不驯放荡不羁,至少沦落不成小混混级的玩闹。二者不是同一水平线,简单划等号,恐怕作者故意大放厥词扰乱视听,通过轰动效应进而得实惠。国学让所谓的国学家们糟蹋成乱七八糟,十分不成体统。历史与古人的本来面目,成为某些人谋求好处的摇钱树。有了利益驱使垫底,出轨越级如同家常便饭,什么酒也敢喝下,喝下后便胡说八道。

  虽然对檀作文不怀善意,充满敌视鄙夷的情绪,失控后真想骂几句,我还是忍不住买回《实录》,当个反面教材练习眼力与笔功,至少成全我的评书之好。书帧设计特别喜眼悦目,红色底面舒坦柔和大气,没有张扬造作。书表面的第一印象与我结下良缘,如果不趁热入读,恐怕有些不够意思。

  这是作者在“北京读书人俱乐部”的讲座录音稿,通篇文字笼罩着“说”的味道,散淡随意,信口开河,“意淫”连连。精彩处如说相声评书,诙谐幽默,调侃无忌,大话与戏说并举,注重调动一些最先锋最流行的另语串接。我读起来轻松搞笑,精力比较集中。顺着作者的思路设计一路小跑,未等气喘嘘嘘,我已撞到终点红线,像抽了焦油量烟碱量比较低的香烟,没有过足瘾。

  本想用书名包装内容,方便蛊惑引诱大批读者掏钱,达到叫座叫好双丰收的境地,却沾染一片叫骂与腹诽。换位思考,叫骂越激烈,也是从反面侧面叫座的象征,正是作者超前设计的得意之举。檀作文终于火了一把,他从追捧热爱李白的实践中,学会李白的拿手绝活,炒作与自我炒作相结合,搅混学术界文学界的天。

大凡靠炒作起家成名的学者,一般来说比较媚俗贿世,讲究走“终南捷径”。檀作文的书名就是代表作之一,李白被概括为大唐第一古惑仔,推崇一种精神气象意境,明贬实褒。书中粘贴时髦酷爽的新新词语,动用一讲的篇幅论述古惑仔的由来,占到全书八讲分之一,其它七讲并没有直接涉及古惑仔。看来檀作文或者出版商们下了功夫,进行过精心策划和打造,出炮就惊天震地,希望一炮成名。

  我粗读一遍后放置三天,回读时关闭了冷眼,生发出亲切与宽容。单就书名评文章,似乎有点冤枉檀作文,起码他是靠实力学识说话的学者。玄乎惊骇的题目下,内存大量有根有据旁征博引的鲜活论调,貌似耸人听闻不伦不类,背后具有完整的文本证据链条支持,想要不信也不容易。李白的世界被作者横插竖连,任意剪裁,时空逆转,最终颠覆肢解成碎块细片,各染颜色细渲染,李白的形象顿时五彩斑斓,立体丰满。如果再逆反操作,精心催化合成,就会重塑李白的原型实录。

  动用理智代替感性,我重新评价檀作文,此书体现博士学者的儒家风采,正文内容可圈可点。第一,研究技术时尚,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充满字里行间,活跃氛围增趣味,比较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诉求。第二,专家不愧为专家就是专家,作者基本吃透并掌握李白的有关诗歌及史料,闭着眼睛也能说出引据的出处。顺口能白话,张嘴就讲来,没有丝毫的滞障生疏。第三,虽然檀作文大张旗鼓地反复表白,他继承太老师林庚先生的研究成果,但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个人见解,该肯定时谦虚谨慎,该否定时毫不客气,高举用事实根据说话的大旗,檀作文亮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书名就是其中之一。第四,一首诗一点记载,可以上演一段故事;一个观点场面,会引出几首诗几点史料。檀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经冷静逻辑的思维推动,捕风捉影的能力相当了得。从考证“李白和他的女人们”看,他的功夫近乎化境,专找凡人常人想不到的方位出招,信吧觉得荒唐,不信又面临铮铮铁据,只能归结檀作文知识渊博,资料雄厚,谁不服人家自己也亮几招。

  翻阅檀作文对李白的释解评语,我仿佛捉摸到作者自身的缩影,他以李白的古惑仔精神,写出《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