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相报告太残忍
(2009-04-27 11:25:38)
标签:
文化 |
喜欢一本书需要多种理由,必须说服自己主动贴近它,读它几遍也不厌倦,而且越读越出状态。《王小波文集》杂文二卷,整天价躺在床头赖着不走,却正好成全了我的阅读习惯,有事没事爱在他的文字里洗澡,精神越洗越爽朗,思想认识在一点点地改变程序。
我患有严重的床依赖,爱躺在床上看闲书,睡前下意识地读几篇催眠,睡不着爬起来接着读再催眠,有时起不了催眠作用,反而振奋精神睡不着。王小波的意识观点尤其文风,整天在我眼帘里窜出窜进,虽熟视无睹,也常看常新,更重要的在于学习揣摩语言特色,用于个人创作实践。看起来较近,似曾相识,用起来很远,高攀不上。这种语言文字间差距,未影响我阅读的兴致与劲头,只有跟进学习,才能不断地出现进步。
厌读一本书,十分简单和容易,只需一个理由足够了。不喜欢故厌读。空洞地说事略显空洞,空洞便流于乏味,乏味自然弃之垃圾堆。常在书边走,稍有不慎就会失手走眼,抱回家次品废品,白白花掉挣来的辛苦钱,要多冤枉有多冤枉。这事我赶上许多次,最近又出现一例。
曾经读过专栏作家沈宏菲的作品集,书名叫《大熊猫看小电影》,我极度热爱作者的风趣文字,喜欢作者的幽默语言,看好作者的软硬调侃。这些特质具备超一流水平,于是有感而作“熊猫也会看A片”,被素不相识的网易编辑转发在博客首页,引起小面积的反响。自此对沈宏菲充满崇敬仰视之意,一心多读他的著作。
2007年10月逛书店,千书丛中有亮点,我发现沈宏菲的《食相报告》,此书好象在红袖添香网站登过流行书排行榜。网上的书信息没有在意,毕竟属于电子网络版,与我非纸书不读的执著劲相悖。这次面对面手把手地相遇,迟来的缘分没有降低收获的喜悦。回到家,我先洗手擦脸讲究卫生,然后毕恭毕敬地翻阅《食相报告》,也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
典型的沈式风格,我大饱眼福口福,食欲斜线上涨。因为阅无定式,读了近一半,回翻到排行第5篇“吃自己”。沈宏菲毫不禁忌地调侃吃人肉的段子和场景,他那副若无其事津津有味的样子,一下子倒了我的胃口,嘴不由己地干呕三次。幸亏肚中少物,没有吐出东西,我却三天食而无味。
全是《食相报告》作孽,我毫不客气地将它打入冷宫雪藏起来,又担心妻子与儿子误读,特意在扉页重重警示:吃人太可恶,家人应慎读。想到不能把我的意志强加于家人,用“慎读”而没用“禁读”的字样。厌读《食相报告》,毕竟吃人与吃食差之千万里。
也许我有些苛刻与挑剔,严重的完美主义不能容忍缺陷与错失。沈宏菲吃人动作太离谱,也摆错了地方。如果定义为卖弄恶搞,这玩笑似乎开大了。书内许多章节与文字,已经将食相开涮的没有人样子,雅观谈不上,甚至连饭局菜谱最基本的规范,都被沈宏菲有意无意地强奸糟蹋。
如果仅留在贫气助兴的层次,沈宏菲的文字行为不必大惊小怪,关键处睁一眼闭一眼,跳跃过去就完事无碍。他公开大胆地展露人吃人的食相,未免无视读者的口感与承受力,较起真来,难以取得理解与谅解。沈宏菲大有不拿读者当回事的故意,现代文明社会还是少谈点人肉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