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泛色的历史碎片
(2009-04-21 07:36:12)
标签:
文化 |
案头叠放三本有关明史的读物,全是李亚平点起的火。他的 “大明朝纪事”,撩拨着我的读趣,贴在书里书外,久久地拂拭不去。同期坐台的另两本明史读物,在李亚平的招引带领下,也羞涩地靠近我,分别是凌列的《奈何江山唱晚》,十年砍柴的《皇帝文臣和太监》。购书那天,正赶上我醉眼迷离,未及端详挑选,便豪爽大气地揽怀入抱。我余犹未尽,脾气超乎寻常地好,顺便犯下不计得失的毛病,竟然捎带上文欢主编的《历史不忍细看》。面对不定期心血来潮的读书习性,再次读湿一片历史题材,有待于慢慢吸收消化。
以前我读过李亚平的“大宋实录”。历史在李亚平笔下活蹦乱跳,虽然没有跳脱衣舞、钢管舞的疯狂,毫无节制的用风骚刺激看客,但是在严肃正统的氛围中,跳出国标版慢三快四的风姿节奏,新鲜快活,独树一帜,充满无限诱惑。借着阅读惯力的推动,我写下“无法释怀的历史”,至今历历在目,内存心海深处。此次再度遇见李亚平的旧框新说,自然不会放过。“大明朝纪事”处于正在进读时,同台以史说事的另两本书暂时排队,以后我肯定要给它们说法,只是时间和机缘问题,本文重点评论《历史不忍细看》。
怎么会让《历史不忍细看》插足,我至今还在破解过程。按理说它属于捎带品,在这几本书中定位找座,属于有一搭无一搭的,连个偏宫当不上。它却越过书墙直逼书床,赤文裸字地站在眼前方。我躺着看站着看坐着看,就是缺少趴着看了,围绕自家闲点书屋转换多个方位,除了喝水抽烟探窗放风外,几乎坚持不懈地手眼操作,没等出现功能性障碍就看完。
《历史不忍细看》是本文集,端着中国散文学会的架子,收进多位作者的文章,其中不乏名家大腕。书名取文集内同名文章,作者黄文山说得好,历史如何能够细看,如果一细看,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光洁圆润全然不见,入目但见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不过转念一下,不细看怎么透视历史本来面目。他用一种矛盾心理细看历史,从超一般的角度,试论袁崇焕与岳飞的悲剧。
这本书属于历史册页,涵盖的历史侧面细节真相,可谓新鲜惹火惊心动魄血肉横飞,有些文章简直读不忍读。别说细看,就是粗看弄不好吓出满身冷汗,趁夜深人静配合,定力欠缺者甚至出现精神错乱。此话毫不玄虚,我点出几例典型文章题目供参考,不妨试试定力有多大。烟之处的“令人发指的杀人艺术”,佚名的“中国古代食人史”,游乡的“中国历史上十四次人口大灭杀”,吴茂华的“甲申年的杀人有道”。幸亏我读过《酷刑文化》,提前服下止吐药镇静剂,否则面对如此惊悚恐怖惨烈血腥的历史片断,没准要心跳加剧,口吐莲花。就这样一目一页地放读,许多天过后还有些后怕。
编者的动意无可挑剔,他们以大众为阅读对象,远离“纯学术”,眼睛向下,拒绝枯燥,把平民化、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作为遴选文章的取向,试图让我身心陶醉在历史细节中,从而达到生理快感精神愉悦。他们对准历史的敏感处下手,就是解剖构成历史重要元素的人体,血液成溪,从书内流到书外,溅染封面封底,星星点点。不想不知道,我开始认为血滴是纯红点,这是封面设计搞色调布局平衡,一想吓一跳,红点分明是血滴,历史不忍细看。忍看血腥溅封面,这是本血书。
弄不清编者低估了大众欣赏水平,还是有意迎合世俗眼界。剪切书内文章文字,进行块操作段移动,复制粘贴成新文本,不用改头换面,绝对荣登街头小报小刊头条显著位置。有血无肉不默契,此书内同时搜罗大量入肉三分的文章。言语如剑的“女子穿开裆裤的汉朝后宫”,向斯的“皇帝婚前性生活”,杨军的“中国历史上最淫荡残暴的帝王”,许多特写镜头比A片还淫秽龌龊。因为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场景有记载,上升到历史档案史料的高度,再拿它与A片比,似乎小题大做,少见多怪。我作为大众读者一员,亲眼尝试过此书的境界,忍不住叫坏叫停,估计它的结局不会圆满。
编者打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旗号,串联糟蹋历史,的确将历史当成小姑娘,沿着个人设计的思路随意打扮化装。如此策划出的历史,非但不忍细看,也不适合粗看,最好不看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