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峻的幽默涮读者玩

(2009-04-20 07:55:33)
标签:

文化

    张鸣的《历史的空白处》,我用时半天就读完,一点没有拖泥带水,还顺手勾画了多处书页,记下一些精彩的名言与典故,当然都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他根据台湾高雄有家饭店“自由羊肉汤”的招牌,联想出“民主牛腩面”的下联,实在高妙绝伦。类似这种信手自创的冷色幽默,书内比比皆是,有效地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也为去不掉的“博士体”文风,注入较多的灵性与诙谐,轻松洒脱,鲜活随意,历史露出浅淡的微笑。

  历史本来没有空白处,只是前人或后人们各有侧重,冷落某些年代某些地方某些事件,因缺少完整的记载与深层次的开掘,显得模糊悬念是似而非。大道理很明显,谁也无法改变历史的客观存在。张鸣笔下的所谓历史空白处,并不是历史的彻底虚无或若有若无,而是他从繁芜杂糅的历史断面中,有心有意地打点采撷边缘奇葩珍闻轶事,用这些少为人知视而不见的历史角料,凑成历史随笔文体,然后结集出版,填补大众阅读的缺项短项弱项。

  作者拿出读史笔记精彩得意部分,尽管有偿地奉献给读者,其善意与出发点无可厚非。但是无限量地扩大文本效力,在书名上玩花活,上升到解析历史空白的高度,似乎过高地估计文章的社会影响,个人站位定位出现偏差,扣上顶狂傲自大的帽子,也一点不过分。作者不过捞到几根无关紧要的历史稻草,却举轻若重,好像发现历史的新大陆,出手没有专利的实用型资料,企图填补历史的空白。这不过作者的一厢情愿。如果从善意出发评价作者,只能走进商业技术层面找些理解,出版商伙同作者涉嫌炒作卖点。

  除却书名问题,张鸣很会选题找角度,大概好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深悟其中非凡的意境与禅味。他的读史札记,表面看杂乱无章,涉及古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多人物,前后无序,左右无联,隔山隔水隔时空,大跨跃大间断地上演独幕话剧。如果串并起来综合考虑,张鸣十分注重择题用材。转引他的话说:以野狐禅的功夫,读到会意处,总喜欢掩卷而笑,遐思有得则欣然命笔。换成我的话,张鸣的笑有针对性,至少他能想到他的笑意,会带动他人随着笑。光自己傻笑仅有出处,只有他人笑才有市场。

  这里面大有学问。历史随笔札记体,毕竟不是撰写历史正本,它是历史主体的附加品寄生物。引史据经,只言片语,缺乏先天的连贯与厚重,属于历史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作者站在历史的脊背上跳舞,需要辗转腾挪,寻找最佳结合点切入点,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格。选题找角度重于史实概述,史实多么冷僻隐僻,没有合适配套的载体承接,恐怕难以展现站在现实高度窥视历史的风景。

  《历史空白处》的起名有些过火,但是内存独立成篇的49话,基本实现了历史性、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张鸣的另类思维刺眼惹心,摆脱低调后的张扬文字,在学术的笼罩下向文学靠拢,尤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本正经地充满趣语逗话,真他哥的好笑苦笑冷笑讪笑,最终皮笑肉不笑,甚至怀疑是否出自博士学者之手。由于语言鲜活史料鲜活观点鲜活,烹饪出一道刺激味浓的历史拼盘,非常爽口耐读,余味深长。

  书总算买对了,没有花冤枉钱,我热切地想推荐给朋友阅读,绝无私心也没违愿。书名充气含水不实在,分析点击过后暂时放下,我还是有种异样的情绪在缠绕,不吐不快。作者序言“有话说在前头”大放厥词,简直耍弄愚弄读者的感情。他说花钱买书后喜欢的,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不喜欢的离书远点,当手纸也无妨,若嫌纸质次不卫生还想出气,弄张他的照片当靶子用镖扎。

岂有此理,他却用这种方式开涮读者,失去最起码的分寸,体现出对读者的严重蔑视。张鸣忘记读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就是成心背叛读者。我好心好意地买他的书,竟然遇到无情的调戏,如同美食中出现死苍蝇,要多堵心有多堵心。可惜正文读完才细看序言,否则凭那几句“二虎淡”、“大牛比”的浪语,吃饱撑着也不会买他的书,作者应该就此向买书人道歉。我不能决定张鸣的行为,只想按照他的说法,用针扎他的画像,顺便念几句咒语,着实出几口恶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