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住潮湿的思绪,中年以后我再读北岛,显然理智掌控感性,情绪散淡中偶寄,或许就为打捞几个重音符号。我记不清第几次阅读,诗来诗去的,精神反应越来越不敏感。今天不知惹动了哪根神经,开篇“日子”前两句引发了我的共鸣。“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在喜爱的书中留下批语。”特别是第二句诗,简直为我量身而题。
最近我正读《我的精神家园》,这是王小波的杂文集,书名引用书中一篇杂文题目。第一次大面积接触王小波的杂文,兴奋舒服的劲头无法比喻,梦中求他千百度,近在身边不识相,久违的感觉愈读愈缠绕。我信手随笔地记下密密麻麻的批语,而且动用黑红两色水笔,弄得书页满脸开花。正如北岛吟道: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此言拿来作为读王小波的核心感觉,再恰当不过了。
我记得王小波有一篇写猪的小说,虽然遗忘了转登的载体,肯定不是在原著中欣赏,那只近乎通人性的猪,被王小波文学的神乎其神,以前对王小波就这点印象。我书房存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也是耳闻目睹王小波名声隆起,且去世后书值大增,便随波逐流赶浪潮式的硬性收藏,面子需要大于实际意义。也许文学环境和自身阅历相对滞后,我阅读《黄金时代》感到特别吃力受罪,入眼不入脑,费解难懂,试读几次便罢休。可怜《白银时代》、《黑铁时代》,除了搬家时触摸过,竟然处于原装状态十余年。
前几年,我读过《王小波门下一群特立独行的猪》,这是王小波门徒们的小说集,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女士亲自作序。沉淀几年后评价,书内充斥着一群大小愤青们恶搞幽默,张扬无厘头,嘻嘻哈哈笑过完事。况且,当时尚不知李银河是著名的性工作者,在性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当深的造诣。直到2006年,李银河教授因发表先锋另类的性观念性道德文章,引发铺天盖地的声讨风暴,才将她与王小波挂起钩来。李银河教授有点不谙世事,她的研究成果不是没有道理,而是过于超前现实社会,今生难成何不留待后世,她严重地受到王小波特立独行的作风影响。
再次想起王小波,缘于大众文学论坛一位网友跟帖,他戏称我的文风至少被王小波强奸两次。起初以为对方在糟改污辱我,我做好应战反击的准备。经人家一番善意的解释分析,我明白对方直言出语本身很王小波化,他让我读几下王小波再表态。其实,我从侧面背面等角度,多少了解一些王小波的文风,但真正被人戏弄捉弄,心理上难以接受,赶快到王小波著作中寻找解脱。
《我的精神家园》入手容易,放下就不是件痛快的事。一书在手,我几气读成,放在床头早醒后晚睡前翻看,成为名副其实的枕边书。王小波俗中见雅,善于运用蔫损、阴损、坏损、贬损的语言文字,轻松诙谐地调侃,杀人不见血,骂人不吐核,以平实豁达的人文情怀,表达深刻理性的精神世界。俗是外壳,雅是实质。媚俗就是恶搞,媚雅就是玩深沉。王小波游走在“媚俗”与“媚雅”之间,机智勇敢,严肃活泼,展示出思想家文学家的大将风范。王小波的套路功夫,是他门下那群特立独行的猪们无法比拟的。
批语《我的精神家园》,仅是我学习模仿王小波的第一步,他的“时代三部曲”,正静等我的开垦与耕作。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