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欣的留言 2006/9/4
最近翻开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传记来看,发现他原来是个从小就感到自卑的人,他那不太懂得体恤人的父亲,在一次大型的家族聚会上深深打击了自觉相貌丑陋的小马斯洛,父亲当时对着一整个家族的人说:“你们看看,埃布尔是不是世界上最丑的小孩?”这句“无心”之言,深深影响了这个小男孩的自我认同,甚至令他在搭地铁的时候都专找空车厢坐,为的是不让别人看见他。不过这样的童年遭遇,也正是促使他探索人性的动力。如果说佛洛伊德研究的是人类心理病态的部分,那么马斯洛的工作就是为其补上了健康的部分。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必须被满足,只有当低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高层的需求才会浮现。这里所指的低层需求当然是衣食温饱、安全感、归属感等等幼小无助孩童的根本需要,而高层需求指的则是自我价值感、有意义的工作、独特能力的发展、潜能的实现、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的发挥。此外,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心理治疗最大的愿景就是让心理净化成为灵性净化的前导。
我认为最后的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历史上有许多圣徒或灵性发展极高的开悟者,其实自我的结构都非常脆弱,经常会伴随着高层意识而出现精神混乱、边缘性人格疾患或极度神经质的情况。诚如Kaker所言,心理创伤很可能是某些人得到灵性成就的助力,而心理失常也往往造就了灵性的发展;肯恩?威尔伯一开始主张人必须先有心理上的成就与发展,才可能有灵性上的发展,但最后他还是改变了原先的坚持,而提出灵性发展乃是五十多种发展的路线中的一种。换句话说,灵性是一条独立的路线,也是极容易造成自欺的发展方向,譬如我曾经交往过的一位犹太朋友,他因为早年的成长受创而变成了一名叛逆少年,后来透过打坐和嗑药,竟然开启了高层意识,结果他以为自己开悟了,就拼命去追寻真理,找寻精神导师,其他一切的日常事物都不再吸引他,最后他皈依在一位著名的日本禅师门下做徒弟,甚至剃度出家当了十个月的和尚,最后这位有洞察力的禅师劝阻他继续当和尚,要他还俗回到红尘里接受世俗生活的磨练。我认识他的时候发现他虽然有高层意识的经验,可是却在谋生、做人、亲密关系、与人合作以及面子问题上远远落人之后。因此你问我什么是健康的自我,我的回答是:
健康的自我端看面子有没有降低,真正的自尊自重有没有发展出来,与人合作或沟通交流的能力有没有提升,自恋与自我护卫的防御性有没有降低,负责任与不逃避困境的勇气有没有发展出来……,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再往禅定方向下工夫,才不至于落到“癫慧”或“神圣疯子”的下场。其实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翻译方向,都在试图帮助读者了解心理与灵性的整合有多么重要。真的,若想觑见高层意识,势必得先向心理的阴暗面探底才行,而这可是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旅程啊!我的整本传记就是在描述这种旅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