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不随物转

(2006-09-14 13:17:18)
心不随物转
 
(这张照片摄于上海衡山路的庆余别墅)
 
        场景从淮海路上飘落的梧桐叶以及秋夜里漫步于街头的上海市民,转移到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倒扁”静坐的人群,深深感受到两岸人民目前的生活形式和追求的目标之差异。但细细体认一下,你会发现中国人仍普遍地将生命的希望与救赎建构在政治和经济活动上。凯达格兰大道俨然已是集体治疗的场域,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micro family的生活形式有多么乏味、无聊,大伙儿借着理直气壮的反贪腐理由,穿着红衣赶到广场前,彻夜不眠地与数万人一同参与这场“有众人为伴”的“政治嘉年华会”,顺便把个人应尽的自我转化责任一股脑儿地丢到外在的某个对象身上。只见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有人身体不适口吐白沫被送医急救,歌手们到现场带动唱歌谣,小学生上台朗诵自己做的即性倒扁诗,越南籍的扒手集团企图混入人潮中行窃被警察逮个正着,精神恍惚的男子穿着内裤赤裸着上身突然倒地不起,施明德先生则在众人投射出来的高能量加持之下,怀着一百多的心跳,脸上散发着新玉般的荣光,顿时从一名失去了舞台的政治从业员,转身一变又成了小老百姓推翻失格领导的英雄豪杰。

        北京、上海、苏州,一幕幕的影像在脑海里生生灭灭,过程中五十多家媒体争相采访,上电视,为读者签书,在不同的场合公开演讲,到中学时代一心神往的寒山寺夜游,与新华立品有宿缘的几位可爱的伙伴们喝茶谈形上问题,有意思的是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区块始终是安静的,好像传记里的那个主角已经跟现前的自己没多大关系了,而现前的自己也无法把任何一种情境完全当真──难道是神经传导递质不足吗?

        北京真是个奇特的地方,一个空气污染得如同炼狱般的环境,居然还能孕育出这么多头脑清楚、逻辑分明而气色又不差的人,这令我不禁感叹起人类惊人的承受力(不过也可能是知觉钝化使然。)

        内地是个值得深入学习的地方,未来的中国人将如何面对环境质量更加恶化、贫富不均以及物化带来的心灵空乏问题,势必是大伙儿都难以逃避的共业。
 
        梁潄凕先生的那句话说得真有味道:

        ……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网友共勉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问答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