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在单亲家庭中(之二)

(2006-08-27 03:02:14)
分类: 大陆之行
做父母的人如果能随时随刻观察到我们的问题,我们这时候会把态度放缓下来,语气比较仁慈,我们不会这样对待孩子。还有中国的父母是比较物化的,像我们小的时候到厨房里想要跟爸爸、妈妈一样学着洗碗,我的母亲会非常担忧我把碗打破,她担忧的态度,那个语调,跟那种严重的态度,在我的感觉里,那个碗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有一次我把花瓶打破了,她疼惜花瓶远远超过我。同时有时候父母要强调你要考100分,或者你要表现良好,你要符合大人对你的要求,事实上这是不尊敬孩子,让孩子符合大人的要求这也是物化教育,这个物化教育不能够训练出自尊自重的孩子,更重要这样的教育不能够训练出有创造力的孩子,孩子的创始人会被物化交易打压。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一定要奠定在高度的自尊自重,要奠定在高度的自我价值感上,一个人觉得自我价值越高,越重视自己,这个重视不是自恋,而是我觉得我的生命很可贵,我觉得我应该活出我生命的潜能,而不是赚钱糊口,有口饭吃就好了。如果那个教育是物化教育,孩子不容易发展出创造性,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所以在这样的教育之下,还有很多心理观察专家们他们也发现,有一些妇女在太早让孩子负起责任,比如说一个孩子本来应该是很天真,很愉快的,父母亲在很早要求他做一个小大人,要能够有一种责任意识,或者让他可以照顾弟妹,要能够做很多家务事,剥夺了他快乐的生活。他长大之后也会有很大的问题,第一个他会形成一种人格,就是他不断想要取悦别人,不断通过服务别人,照顾别人,去满别人的愿,去取悦别人,而他会丧失了自己照顾自己,和能够回来懂得为自己谋求福利,这种人就是过度取悦别人的人,通常都跟他原生家庭父母亲教育的方式有关系。这些都是事实上属于很微细的心理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这样一个集体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赚钱拼了命想要谋生,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心弄得很细致,去感受周围人的需要,以及周围人的真相,这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会造成伤害,而这些伤害都会是集体社会的一个隐忧,因为这种伤害的压力,他累计到一个程度,当一个人进入到中年,他的能量慢慢开始衰退,他内在的功能开始退化了,尤其进入到更年期的时候,像一些女性她能量真的不够了,这时候她从小到大累计的心理问题,就会在能量不足的时候开始爆发出来,变成抑郁症,变成精神官能症,变成很多自杀的问题,暴躁问题,甚至暴力问题,伤害别人的问题都会发展出来,所以人每一个个体身心的问题,跟教育、亲子,跟整体社会相合的气氛,跟人和人之间和谐、爱、同理心,全部都有息息相关的关系,他是环环相扣,最重要就是我们的童年,跟父母互动。今天我们变成教育下一代的人,我们要细心贴心我们的孩子去感受他的需要,以及他需要被尊重,他需要给予支持。
 
爱在单亲家庭中(之二)
 
我发现中国人是苛求教育多于支持,我不知道在大陆的情况怎么样,在台湾绝对这样。我认识非常多的朋友,包括演艺圈的名人,我有一个很好的演艺圈的朋友,她过去是武打剧很著名的一个演员,后来她也退出影坛了,她自己做餐厅,她自己会雕塑,很有艺术才华。可是因为她小时候教育有问题,她父亲是军医,是喜欢体罚的军医,她父亲在她犯错的时候,通常是吊在树上打,因为他是军医,就给他泡在紫药水里浸紫药水,所以身上常常是紫色的。他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好,这样孩子是不会犯错。可是心理学上讲,这样的教育绝对会有问题。这个女孩子长大之后有偷窃癖,她是非常有名的大明星,她后来说这是不能控制的。她觉得这是一种挑战,她觉得这是有快感。我这个朋友到了40多岁就不得了,她所有的问题都开始爆发,这时候她每天都想死,她已经自杀了不知道多少次,她曾经上吊舌头都吐出来,脸都紫了,还好她家里的帮佣回家看到赶快把她救下来,好不容易救活。没过多久就割腕,有时候她给我打电话说要跳楼,我说你跳吧。在心理学讲,你五岁之前受到的创伤,她有一部分的人格停留在五岁,永远不长大,所以她像一个五岁小女孩耍赖一样,她知道你是她的好朋友,她就打电话来试探你,然后你说好啊,你去自杀,这时候她会清醒,所以好几次我都用这样的方式把她救过来的。但是去年年底,这个女孩子她又开始找精神科医生,去年她开始跟我讲说,她觉得人已经老了,她可能比我还要大三岁,她说我已经人老珠黄,我的身体都残破了,我到现在做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有价值。事实上她是可以非常好做雕塑的人,她的雕塑每个人看到都觉得她非常有才华,她的餐厅事业做得非常成功,可以做到一个月20万台币的净利,但是她觉得没有一点点价值,她是完全否定自己的,所以这种情况都是错误教育造成的一种人格模式。你不断的鼓励她,说你这么好了,你真的是非常非常优秀,但是她绝对不接受,她说你骗我,我根本没那么优秀,我一无事处。所以人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存了一亿的人民币,你拥有最大的豪宅,你开的是最好的汽车,你的工作也好得不得了,可是你内在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你一切都免谈,你真正重要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个健康的心理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你要有一个很完整的价值观,要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整圆满的生命。所以在我们禅修的训练里,我知道大陆里现在有很多人慢慢对禅修训练有兴趣了,禅修是有非常高层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帮助我们达到中国古代的禅师一样,真正在每一个当下感觉自己的存在是完全的圆满,这个是极不容易做到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自我否定式的教育,我们教育没有教导我们认为自己是圆满的。我们只要多几根皱纹就觉得不圆满,觉得新衣服不够,要多买几件衣服,买到这个衣服才是圆满的。如果我们爱的人他离我们而去了,他可能死亡了,或者离婚了,当我们所爱的人就是我们情感依赖对象,突然离开我们的,我们有的人会瓦解的,有非常多的人失恋,或者他离婚,或者他丈夫死了。
 
最近我在台湾办一个工作坊间,她先生最近得癌症死了,那个太太是高高大大很健康的一个人,自己一切能力都很强。但是这个先生一死,她马上就想自杀,她马上感觉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她回到台湾刚好参加我的工作坊,我问她说你怎么会感觉到你没有任何意义呢?你先生过世你还是可以好好地活下去,而且你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你还可以找到你生命的二春,为什么你觉得活不下去呢?我说这个问题我们要探索。经过好几个课程探索之后,她发现原来她一直把她的生命价值建筑在她先生的身上,建筑在这份关系身上,这是一个错误的人生方向。我们的价值绝对不能建筑在人、事、物上面,我们价值要建立在我们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情上。
 
讲到存在,这时候我要讲一个哲学,就是有一位很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学家叫弗洛姆,他早期有一本书叫《生命的展现》,英文书名的意思是《拥有和存在》,就是说按照他智慧的观察,全世界的人几乎都是活在“拥有者”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是因着我们拥有的东西决定我们的价值。可是“存在者”就是另外一种人,这种人通常都是要有精神修炼基础的人。我不知道你们国文里面有没有讲到颜回这个人,就是说要有这样的精神修为,一箪食,一瓢饮,我的生活是快乐的,这个圆满不需要任何的物质属性和条件。这时候我们必须进入到禅修的训练,这个禅修的训练就是我们要在每一个当下体会我们一个圆满的自信,这个叫我们的真我和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来面目像诞生下来一个小孩,他是赤裸裸来到人间,他没有穿衣服,他没有汽车,也没有房子,他有的就是一个纯真快乐的心,这个纯真快乐的心,以及对人生的新鲜感,孩子的新鲜感跟好奇心,把每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当做乐趣在玩儿。大人牵着孩子,大人没有压抑孩子,地下有方块他就开始跳房,你只要给他一点小小的东西,他就会非常的快乐。但是我们大人刚好相反,我们拥有越多我们越不快乐,像国内的富人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有没有因为他拥有这些东西而变得非常快乐呢?据我所知,像我们昨天晚上聚会,有一位当地的女士,她是做教育成长过程,她说有位赚到数亿人民币的大老板痛苦得想自杀,为什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我们追求到的东西已经到手了,为什么到手了却变得这么痛苦呢?原因就是因为,那些外在的金钱事物其实都不是我们生命的根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灵性,我们这个灵性事实上会告诉我们,虽然拥有这些东西,它是身外之物。因为拥有一亿人民币不见得有好的健康的身体,不见得有高能量,因为你要赚这么多的钱你势必要消耗无数的精力才能拥有,你已经累了半死,把自己身体累得快垮了,有了这么多钱,而这些钱它的意义就是再拿来治病的,它的意义就是拿来养生的,它的意义变成了一个本末倒置的状态,所以精神修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日常里学会还是要适度努力地工作,要适度,不是拼老命,有效率地赚钱,我们随时随刻懂得在每一个当下把心安静下来,让心真真真正能安顿祥和。我们该用脑子用脑,该上网就上网。脑神经专家发现我们的脑子是不听使唤的,当我们想要他安静偏偏不安静。在台湾是周修二日,很多人在台湾周修二日,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可以休息,可是觉得一安静下来焦躁不安,忙的时候反而不焦虑。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一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要面对身体了,这也就是很多练打坐的人一个最大的发现。他们静坐的时候发现,当他们安静下来面对身体的时候,会发现这里不通,那里不通,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当你忙碌起来你不会注意到身体的真相。所以你安静下来你会发现我的身心事实上已经被我折腾得很厉害,它已经开始要修理了。这个难受的感觉一产生,我们的自我就有一个自保的本性,他不想面对这个不舒服,这时候他想面对一些事情转移这些焦点,打开电视看看,看本书,这些事实上都在逃避身心的不舒服。同时我们人性中还有很奇妙的一点,西方世界也在研究,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一安静下来的时候,自我的实存感就会被动摇。我们有东西可以追求,有执着的对象,我们就觉得活得很踏实。有事情忙,有关注的目标,觉得很踏实。可当你脑子的意识活动一安静下来,无所事事的状态,空空洞洞的时候,突然觉得不安,不踏实,这我们的自我就遭受到的一种威胁,这个自我就感受到他的存在,怎么进入到这么一个空空洞洞的状态,这个空空洞洞的状态跟寂寞、孤独、消极、没有意义,跟乏味、无所事事都可以划等号,所以我们都在逃避无聊、寂寞、没有事情在进行。可是另外有一种人正好过来相反,另外有一种人他发现,当人可以无所事事,可以真正把心安静下来,没有任何执着焦点的时候,他的心就自由了,他的心就得到一个真正的解脱了,因为他没有挂碍了,他的心真正海阔天空了,这样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的人,他会体悟到这个真理。他会发现脑子可以完全安静下来,意识可以空,其实就是真正的自由,所以他会想一些办法,或者他会通过自我的观察帮助自己进入到这种自由和解脱。他不会觉得追求外在的这些名利、地位、金钱是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情。他会觉得,事实上内心里面的这个自由跟解脱,没有挂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精神的修治,要进入的境界。如果人能进入到这样的境界他有什么样的好处呢?第一个我们心能够这样安定下来,经常性能够维持在这样的,这个就叫禅定,在禅定的状态下我们就不会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因为我们把成见的思维看透了。当我们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我们会进入截然不同的境界。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