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有关教育 |
Dear
Amir,你问我下列的问题,我想多说几句话回答,所以耽搁了一阵,抱歉。
“问题是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去找书,譬如说,我想了解有关地理课教的行星风系,我却找不到任何书可以看,这真是个大问题。”
我想,你的意思并不是没有这一类书,而是找不到正好适合自己看的那一本吧。其实,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看的一本书,尤其是对某个主题刚要入门时所需要看的那一本书,是每个人都有的苦恼。拿到一本书之后,如何阅读这一本书,固然也是个很大的课题,但是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毕竟可以操控在己。但是如何找到一本书,虽然也可以经过学习与训练来解决,但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就大多了。
你这样想就好了。读书做学问,师承之重要,很大的一个理由在于老师可以告诉你想研究哪个领域,该从哪一本书下手,然后如何循序渐进。你遇上一个“明”师,和遇上一个“昏”师,差别之一就在这里。(过去,搞不好光是老师手上有这一本别人难以找到的书,就是他权威的一个来源。)今天,尤其在网络发达后,情况改变了很多,世界各个大学的博士班教授,都把他要求学生读的书目都公布在网上,所以我曾经在《越读者》里写道,今天一个高中生也可以进行博士研究。但尽管如此,如果听教授实际讲学,听他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些书目的意义,如何架构出先后阅读的作用,应该还是别有不同的作用。尤其,如果教授还可以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给些特别建议的话。
所以,当自己对一个主题感兴趣,想要开始阅读,却又找不到适当的入门书,这是一个人类恒久的苦恼。一些大的主题还好,如果是小的呢?不过,也正因为苦恼太大,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所以你不必感到沮丧。只要想办法解决。
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怎么找入门书,以及如何持续寻找,我自己的心得,其实都写在《越读者》里的<第一条路或第一桶金>那篇文章里。请你参考。
还有,“自从我这么做后,总觉得去学校好像在浪费时间,有些老师教课方式一点都不吸引我,所以我只好把去学校当作是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了………,想要休学又没有勇气。”
哈哈,其实这是我一直想说的。学校教育本来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但今天的实情,以及网络时代的发展,都让“授业”和“解惑”这两个需求的满足,要另觅途径,最少要扩大来源。所以未来理想的学校,应该更重“传道”,尤其是老师以身作则的人格“传道”。如果你能从老师那里获得这些最好,当然从和同学相处上学习一些作人处世的道理也是很好。:)
“我常常在看书的时候,不知不觉开始在想东想西,原因可能是我注意力不集中,但我又很宝贵我的想象力,应该让它飞扬,
我不晓得该怎么办,有时间麻烦回答我唷!感恩~~~~”
应该是那本书不够吸引你吧。:)
不必为这个苦恼。怎么又能集中精神读一本书,又能保持读的过程不断联想,本来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