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版社的十个财务管理原则──大块文化的经验

(2007-10-03 18:16:08)
标签:

产经/公司

分类: 有关出版
   2007年8月中旬,高谈文化的许丽雯女士打电话来,希望一见。当时我正在忙于金石堂事件的报告,但因为是个可以和凌域经销的出版社见面的机会,一方面可能有助于我了解凌域倒闭与金石堂影响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我思考,身为出版同业,对凌域旗下的这些出版社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地方,所以赴会。
  我那天听她叙述了情况,也看了一些数据。虽然不能光听一面之词,但是从她所叙述的情况以及从其它方面综合得来的信息,让我后来在报告中得以写出“凌域的周转不灵、倒闭事件,自己本身有其长期累积的经营上的问题,以及由其往来出版社传出来之种种其它问题,金石堂对凌域倒闭事件有其影响,但不应是唯一因素”。
  9月,探索文化等四家出版社对凌域提出“诈欺”、“伪造文书”、“伪造有价证券”等告诉后,我和许丽雯及另一位刘秋凤女士又见了一次面。
  我要说的是,这两次见面所听到她们叙述的凌域的一些情况固然匪夷所思,但是对她们自己财务管理之“大意”,也深感震撼。所以,后来当她们说是要鼓起勇气办一个公开的说明会,让这么惨痛的经验不致重演,其它同业不致重蹈覆辙,而邀我出席时,我接受了,也不揣冒昧,在会前整理了一些大块文化的经验,以便给有需要的人做点参考。
  公开发表了之后的周末,想到应该把原先写的七点原则增为十点,各点再加上一些引伸说明,因而有了这个修改版,并定名为《出版社的十个财务管理原则》。
  这篇文章虽然是从一个出版社的立场写的,但后来想想,觉得也许也可以为出版产业的其它环节所参考。一并记在这里。
 
  我大学读的虽然是商学系,但是对财务管理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也不在行。即使当了出版公司的负责人,也仍然如此。因为不感兴趣也不在行,我对财务管理这件事情,也就信守几个最基本的原则。大块的财务管理方法,就在这些原则之中。
  一,一切透明。──财务工作,应该做得完全透明,有三个理由:
  1.不致于有些东西只存在于少数人的脑袋里,不小心成为黑箱。任何人接手财务工作,都可以立即上手。
  2.经营绩效,有所检讨的根据。
  3.没有人能保证经营永远顺利或盈利,但是经营者应该保证让投资者明白经营的实情。
  二,一切合法。──对外,大块从创立起,就只用一套账。所以绝不少交一毛税。对内,一切遵守公司章程。
  三,内部制衡。──管钱的绝不碰账,管账的绝不碰钱。
  四,按照合约行事。──对外一切收支,照交易的合约或备忘录的条文走。绝不心存侥幸。不被占便宜,也不占别人任何便宜。
  五,凭证至上。──任何收支,必须凭证至上。重视凭证,就绝不会接受或开立虚假凭证。重视凭证,就会尽最大能力保护凭证──别人的,以及自己的。
  六,支票给付,三方开立。──除了日常零用金,一切开支不论金额大小,一律以凭证抬头,开立“禁止背书转让”的支票,或者指定银行账户汇款给付,以利事后查核。开立任何支票,要有财务人员、公司负责人、一名外部董事,共三方印章,各人分别使用。
  七,重视“现金流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财务报表,比起“损益表”,我和同事们更注意的是“现金流量表”。出版业对财务管理的前三个重点,就是“现金、现金、现金”。这是我参加美国一个出版论坛听来的话,从此当作最高守则。
  自己既然知道“现金、现金、现金”的重要,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支付给别人的账款,绝不拖欠。
  八,不以任何理由让私人账户涉入公司收支。──不论多么善意或紧急的理由,都不可以。退一步来说,万一真有不得不例外的情况,必须:
  1.事先经董事会讨论、同意,并留下纪录。
  2.定好固定使用期限。期限届满,就结案留下报告。
  九,任何借贷与投资,须经董事会同意。──不论金额大小,一旦事涉对外借贷,必须事先经董事会讨论、同意,并留下纪录。除了公司自己需要的不动产,不做其它业外投资。
  十,使用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从创立公司的申办手续开始,到年度税签以及后来的财签,我都找美国排名前五名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一切报表及管理,都照国际标准来。费用贵很多,有人也许觉得我在花冤枉钱,但是我觉得需要。
  即使是创立的第一年,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小出版社”,而只认为是“新出版社”。“新出版社”对自己应该有新的期许。
 
  配合这些财务管理的原则,我们在业务上也有些相应的原则:
  一,管业务的不碰仓库,管仓库的不碰业务。
  二,书籍滞销,我们定期销毁,绝不以便宜行事的手段而流出市面,扰乱折扣。
  过去二十年,是台湾许多出版社学习企业化的一个过程。但是在企业化的过程里,新或小出版社往往重视编辑及业务的成长,远重于财务的管理。
  小出版社又往往因为人力不足,给自己疏于财务管理的理由。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其实,正因为自己人力不足,或不善于财务管理,才更要注意财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正因为成长中的公司资金不是很足,所以更不该以任何理由玩任何财务游戏。
  如果说商场如战场,编辑、企划及业务像是三军部队的话,财务就是后勤。而大家都知道,再强大的三军,没有相应的后勤支援,是打不了仗的。
  我这里提供的大块的例子,是从一个不善于后勤,成绩也并没有多好的管理者的经验,来说明他如何以简单但容易理解的方法,来努力掌握自己的后勤状况。对于我来说,使用这些原则,并不是什么理想化的事情,而是面对现实不得不然的事情。这样才能节省我的心力,去做其它我更擅长做的工作。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出版业的进入门坎,相对于其它行业是非常低的──在台湾尤其如此。台湾小出版社林立,代谢率虽然高,新陈率也总是很高的原因,也在这里。
  然而,今后想要再新进入这个产业的人,还是应该有一个认识。那就是,出版业的进入门坎再怎么不高,也是在越来越高了。专业知识的门坎在高,需要的资本门坎也高。对于成立出版社所需要的资本,不能再以十年前的标准来思考了。一如我们今天要在台北市买一栋房子,不能再以十年前的房价来思考。
  没找到适当而足够的资本就开始进入出版,是从一开始就没想好,也没注意“现金、现金、现金”的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