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有关出版 |
2006年11月一个深夜,我正在赶写一本书。半途打开email,得知《民生报》停刊。
台湾从1987年解严,继之而来的报禁解除、百花齐放,到这一年《民生报》停刊,整整二十年。
就台湾这个没有出版产业专业报刊的地方来说,《民生报》的文化与出版新闻版面,以及参与这个版面的资深记者,一直为大家所倚望甚重。现在这个报纸和版面消失了,我的感受,一如窗外浓沉的夜色。
2007年2月的台北国际书展,我在路上遇见一家版权代理公司的人,谈起市场的情况。以这家公司而言,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台湾购买外文版权书,不论是“预付款”还是“年度结算版税”的指标,两者都高于大陆。近几年,大陆的“预付款”指标越来越高,超出台湾,但是“年度结算版税”则还是台湾领先。但是就在2006年,大陆首度连“年度结算版税”的支付,都高过了台湾。台湾出版业开始设法与国际出版社会接轨、购买外文版权,大约也始自解严的1987年,一路发展到出现这个分水岭,也是二十年的光景。
除此之外,这两年,不论出版业上中下游的哪一环,退书率大幅上扬,书籍的销售日益往畅销书与滞销书两极化分裂,成为话题。到2006年,这个撕裂的现象终于成为出版业界普遍承认的不可承受之重。出版业坠入谷底已是共同的认知,各人不同的揣测,只是这个谷底还要低荡多长时间。如果回顾解严之后出版业普遍感受到的那种上升、欣欣向荣的氛围,这也是一段二十年时间的相对照。
这种种因素让我相信,台湾的出版业,真正是告别了一个二十年的时代。我们要面临的,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接下来,2007年年中,出版业发生一些风波,我执笔写了一份报告。其后,想到应该就最后的结语部份做更进一步的引申与说明,所以在八月底决定扩大探讨的范围,另写一篇文章,把这段时间的思索与体会,与同业以及社会上其它关心出版与阅读的人来分享,并讨论。
仓促之间写就,疏漏之处难免,请大家指正。也先对写作过程中曾经接受访问,予以指点过的诸位致谢。
【目录】
前言
一、过去二十年,台湾出版产业发生了什么事?
出版产业之发展,涉及五个环节
熠熠生辉的第一个阶段:1987至2000
由高原期而进入衰退期的第二个阶段:2001至2006
二、未来十年的课题之一:接受四个黑暗的事实
三、未来十年的课题之二:变革中创造光明
对于上游出版业者的期待
对于中游经销业者的期待
对于下游书店业者的期待
后记
附件一:台湾1980年以来,历年新书出版种数
附件二:日本出版社与书店的交易模式
附文三:台湾出版产业一次傲人的自律经验
附件四: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原则与方法
附件五:香港出版业者的建议与借镜
附件六:日本北海道动物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