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他们说 |
○:Fu、Bubble、Tano的原型是?
◎:Bubble是Angelo,Tano是Peter。Fu是我家的狗。
两年前,我两个孩子也都又回到台湾来了。要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说是要我给三个good
reasons(足够的理由)才行。我就说:
一,每人都有一台计算机。
二,可以让他们养狗。
三,可以让他们每天都看到爸爸。
他们就说这第三条不成理由,不算。
我现在把生活都绕着他们发展。譬如工作室,我原先有一个工作了很长时间的地方,但是为了让自己可以随时很快地见到他们,搬到一个离家只有十分钟的地方。而我要出去上班的时候,他们会设法不让我上班,用枕头和椅垫等等塞住门口,不让我出去。
○:在这个网站上,你说:“希望孩子用想象力来阅读故事,所以没有对白,也没有旁白。”你认为现在的孩子想象力如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没法限制的。也不必担心。当初他们在台湾和加拿大之间来来去去,本来也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但是后来发现都不必。
孩子的想象力之受限制,都是大人自己给的。
我送两个孩子去画室学画。一个画室是拿书给他们参考着画,一个是讲故事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画。我就觉得后面这才是对的。像我晚上讲故事的时候,会给他们故事书。但是画图时,不给。
小孩子不应该先成为创作者,而是应该先成为欣赏者。
美国一个儿童美术教育家去上海访问,说看到大陆的小孩学画竹子,一画就是三百片,然后再学画其它部分。总之,是先把技法练好。她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美术工具里,只有文房四宝的关系。而西方则不是,工具很多。所以西方的教育里,不先急着培养他某一种技法,而是先让小孩子多熟悉各种工具与各种可能。中西之别有没有高下,她没有下结论。但说出了事实。
我总觉得音乐可能要从小就练。但美术没这回事。但台湾的美术教育,要到很晚才知道不见得一定要学素描。其实,技巧,如素描,随时可学。何况,会素描,不过是美术的许多表达方法中的一个而已。
相对地,我看到西方的情况就和我们大不相同。有一次看我的孩子在加拿大上一个陶艺课。他拿了一根铁片,大腹便便的老师走过来说很危险,就收走了。在台湾,这应该就结束了。可是等了一会儿,我看她走过来,拿了一根竹片过来告诉我的孩子,他们可以使用这个来做代替品。我觉得这才是大人对孩子应该的态度。
后来我看他们做木工,会在木头上钉上钉子,再在钉子上用毛线绑出自己和名字,所以我也会教Angelo用筷子来拼一艘船、也教Peter用一块面包加上一些蔬菜当脸的部分象征,烤一分机器人比萨。
给孩子这样的环境,他们就会天马行空地乱想。现在他们常常会帮忙编剧。
Angelo还帮我另一个网站Appapapa.com作曲。
小孩都有创作欲在心里,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出口。
○:我最喜欢“Tell Me
More”那一段,音乐和画面都极动人。那个故事是怎么发想的?
◎:差不多整个站完成的时候,就想做一个精华的摘要。让这个摘要可以表达整个网站的精神。
其实,这是一个爱的故事。那是朋友们共同出发去做一件什么事情,相互帮助,而且等完成后回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回忆的故事。
我的机器人,应该都和人类的世界是一样的。想到我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坐轮椅的,所以就也安排了一个那样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