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与书 |
人喜欢谈命运,不外乎希望有个方法能预测一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以便自己预先知道该采取什么行动,趋吉避凶。
可是,就算真能预测得到会发生什么事,就一定能知道该怎么行动吗?
□
《易经》的第二十八卦是「大过卦」。
这一卦的第六爻,是这样说的:「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意思是:这件事做下去,等于是涉水而过却遭到灭顶,一定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你要把这件事做下去的话,必凶。但是,有这么凶恶的结果,却不算你的过失(无咎),不可怪罪于你(不可咎)。
□
什么样的情况,会卜到这样的卦?
卜到这一卦,看到了有这么凶恶的结果展现在眼前,又看到一种「你去做吧,做了也没有人怪罪你」的意思,你又会怎么抉择?怎么行动?
□
我总是在想,明朝建文四年那一天早上,方孝孺是不是卜到了这一卦?
□
明朝,惠帝的叔父燕王,因为要取他侄子的天下,所以起兵打到南京,代之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
惠帝的臣子方孝孺,因为不齿燕王的所为,坚不合作。等燕王找他,要他起草即位诏书的时候,干脆以麻衣相见,最终并破口大骂。
方孝孺的学问太好,又素有刚直之名,因此当燕王出兵的时候,有人特别提醒燕王碰上方孝孺的时候,不要杀他,以免绝了天下读书种子。尽管如此,方孝孺视死如归的决心,还是激怒了燕王,结果不但他自己惨遭凌迟之刑,更株连十族,死了八百多人。方孝孺的故乡宁海,尸横遍地,村里为墟。其后,明成祖又下令焚毁方孝孺的著作,凡有人偷藏其文字,均坐死罪。
方孝孺可堪告慰自己的是,后人毕竟并没有忘记他。到明朝末年,徐霞客乃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二百年来,不问贤与不肖,皆知有先生,皆知有先生之文」。
□
如果方孝孺在上殿见燕王的那天早上给自己卜上一卦,会不会就是大过卦的第六爻?
过涉灭顶,凶,无咎。
同样是明朝人,比徐霞客略早的来知德,在他批注的《易经》中,对这一段文字的注解则是:
处大过已极之时。勇于必济,有冒险过涉之象。然才弱不能以济,故又有灭顶之象。过泽灭顶,必杀身矣。故占者必凶。然不避艰险,慷慨赴死,杀身成仁之事也。故其义无咎。
这段文字,是不是就讲出了方孝孺当时的心情?
□
对于命运,中国文化一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在阐释。
一个方向,尽可能地为人的命运发展,提供一些趋吉避凶的分析与判断。
另一个方向,不断地以一些义理之辨,点拨一些吉凶得失之外的提醒。
这么看,我们就知道,对于命运,重点不在于预测,不在于知道其可能的发展,而在于估算其各种可能之后,到底如何抉择。
你到底要看到「过涉灭顶,凶」而就此打住脚步,还是只要把「无咎」收进眼底,继续就自己毕生的信念与坚持而走下去呢?
不论你的估算有没有借助天意,最后的决定,还是在你自己手里。
□
我们不是方孝孺,今天也没有什么事的抉择,会严重到要株连十族。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人生路程上的一步步转折,也就不太容易体会到抉择之紧要。
何况,今天可以对命运提供预测与解读的系统,太多了;可以帮忙消灾解厄的人物与方法也太多了(资讯时代的特色在这件事情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不小心,我们就宁可到处聆听不同系统的建议,到处寻求祝福与保佑,但就是没有把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准备。
□
有关命运,这可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