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行:多彩的少数民族

标签:
旅行见闻图片 |
分类: 贴图作品 |
这个是澜沧的葫芦广场。新修建的,尚未热闹起来。相信以后会成为他们的中心。
这个是刻在广场中间的标识牌。
只要看到这样的葫芦,就知道是拉祜族的聚居地。
这一组照片,是拉祜族诞生的故事,很复杂,我记不住详情了,反正乌龟,鱼,蛇,鸟还有老鼠都是帮了忙的。
所以他们的路灯,中间是葫芦,一边是小鸟,一边是老鼠。
据说他们不养猫,怕老鼠吃亏。
这个是哈尼族彩牛。江城以哈尼族为主,所以街中心花园是哈尼族的特色。
哈尼族非常敬牛的,如果母牛生了小牛,要跟照顾女人坐月子一样照顾它,喝红糖水什么的。
下面居然有个捅,感觉随时要挤奶。
我拍的时候没发现,现在才发现。不然就问问是干嘛的了。
这个《阿遥车》是哈尼族人人会唱的歌,所以刻在广场中央。相当于国歌。
哈尼族喜欢吹芦笙,笛子,能歌善舞。
看到阿瓦山,马上会想到《阿瓦人民唱新歌》那个旋律。
翻过山来到了西蒙佤族自治县,漂亮的街道让我惊讶。
传说有个佤族女县长,到北京去找总理,请求重建西盟县城。
她为了表达诚意,一下子喝了七八斤酒,感动了总理,一下给了好几亿。
于是便将县城搬到现在这个地方。感觉有些夸张,但肯定沾边儿。
佤族人崇拜牛,逢年过节就要杀牛祭祀,把牛头挂到树上,漫山遍野都是。
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在西盟黑龙潭旁边,很有些瘆人。估计有上千头。
传说早年间他们是用人头祭祀的,解放后政府动员他们改用牛头了。
看见那个树干顶着的竹篓了吗?原先就是用来放人头的。
临沧县的佤族最古老的村落:翁丁。翁丁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
这是村口。已经作为旅游景点收费了,50元一位。
我们被导游带到了寨主家。佤族最传统的房子,上面住人,下面喂猪。
压寨夫人。非常淡定,堪比明星。估计每天都有人来拍她,早习惯了。
相比之下,寨主反倒显得柔弱。
寨主是世袭的,在他没去世之,无论年纪多大,儿子都不能继承其位。
村里的路。家家都是茅草屋。
虽然供水方式很落后,但洗头的香波已经跟城里一样了。
晒的烟叶。佤族人几乎都会抽烟,无论男女。导游给我们说了佤族人的“四会”:
会呼吸就会抽烟,会喝奶就会喝酒,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牛吧。
当我们为佤族人的生活贫困忧虑时,却发现佤族人总是笑眯眯的,很愉快的样子。
据说他们的幸福指数相当高,至少比我们高。
佤族以黑为美,不黑不算漂亮。
但翁丁那样的佤族村落快要消失了。这是路上看到的佤族新村,一片一片的。
据介绍,修建这样的房子,国家给每户补贴4万,无息贷款5万,自己贴一点儿就可以了。
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风情石锅鱼。不过打听了,说这是汉人搞的,不是少数民族的。
有朋友建议猜对了有奖,那我就补充一句,猜对了送一本我的书。只限前三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