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蹬三轮的老人
(2010-09-19 12:12:19)
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下午出差,要在外地过中秋了。就贴一篇关于中秋的旧作吧。
同时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
中秋节的晚上,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还有购物之后的疲惫,从商场出来,想打个车回家。往街边一站才发现,这里的街不知何时改变了,两边统统被铁栅栏拦住,要想打车,得走到下一个街口去。
我只好继续劳动自己的双脚往前走。因为沮丧,更觉得累了。
本来我是和儿子一起出来购物的,指望他帮我提点儿东西。可逛到一半,儿子却说他要先回去,约好了和网友聊天,就这么把我甩了。儿子正处于令人心烦的青春期。为了不和他冲突,我通常采取的对策就是忍耐再忍耐。
这时我隐约听见有人和我打招呼,回头看,是个蹬三轮的,准确地说,是个蹬小三轮的。此地有很多这样的车,它本是设计出来给老年人用的,个头小,有三个轮子,很稳。故也叫老年车。但很多人却悄悄用它来拉客挣钱。
见我犹豫,蹬三轮的说,马上要下雨了哦。
我笑笑,意思是不可能。阴雨多日,今天才放晴。按老天爷的规律,总得晴上个3、4天才会又下的。他却很希望我坐,问道,你上哪儿?我说了地方,他很痛快地说,5元钱好了。我一听,真是便宜,一般来说这个路途坐三轮得10元。我还是犹豫,问:你行吗?
我这话是两个意思,一是你这车有营运执照吗?二是你蹬得动吗?
我忘了说,这个蹬三轮的是个老人。
老人用三个字回答了我:没问题。
我就上了他的车。太累了,实在是想坐下来。
一坐下来,我浑身放松,心情顿时好了。所以听见老人和我说话,我就和他聊起来,同时在心里拿定主意,等会儿下车时,还是给他10元钱。年纪那么大了还出来挣钱,不容易。
老人说,我不是靠这个挣钱的,我是拉着玩儿的。我女儿要是知道了肯定要骂我。她们不让我出来。
咦,他像是知道我在想什么。
老人又说,我就是愿意拉你这样的,不嫌我慢。有些人总是催,快点快点。他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他的车速的确很慢,还可以追加一倍:很慢很慢。按汽车的速度说,最多就是10码。可被他那么一说,我也不好意思说了,只得安慰自己,权当是坐茶馆,和老人聊天吧。
老人说,你是外地人吧?我说是,我是浙江人。老人说,我也是外地人呢。我想他一口的四川话,怎么是外地人?老人说,我是江津的。我哑笑。当然,江津属于重庆,重庆成直辖市了,说外地未尝不可。
过街口遇上红灯,老人回头问我,你看我有多大年纪了?夜幕中我看不清他的脸,但看到了他花白的头发,还很稀疏,就说,60多吧。老人进一步问,60几嘛?我想人都希望年轻,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也无论是老男人还是年轻男人。我就说,不会超过65吧?老人果然浮出笑意说,抬高了声音说,我都69了!我连连说,不像,真不像。您身体一定很好。老人说,我51年就参加工作了。我现在一个月还有5、6百的退休工资呢。我有口无心地说,哦,老革命。那您原来在哪个单位?老人忽然犹豫了,含含糊糊地说了一个什么,我只听见区政府三个字。看来他不想让我知道他是哪个单位的。到底机关出来的,还知道顾及单位的面子。
老人又说,我的两个女儿要是知道我出来蹬三轮,肯定要骂我的。她们不让。她们喊我在屋头耍,我耍不惯,我就出来耍。白天不出来,晚上才出来,她们不晓得。
他这么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为了挣钱,令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我想,到时还是按最初约定好的,给他5元好了。人家又不缺钱,多给反而伤自尊。
老人回头看我一眼,问,你多大了,30多吧?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说,哪里,40多了。老人却没有表现出吃惊。看来他是故意说小的。姜还是老的辣。
他又问:那你是个儿子还是女儿?我说,是个儿子。老人停了一下,下决心似地说:我跟你说吧,还是养女儿好。儿子不好。我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靠女儿对我好。我那个儿,气死个人。
想想自己的儿子,那个跟他说话他总是爱理不理的儿子,那个叫他做点事半天不挪屁股的儿子,我趁机宣泄不满说,可不是,儿子就是讨厌,太讨厌了。
老人获得了赞成票,就控诉说,那个鬼娃子,自己开出租车有钱,还天天在我这儿吃饭,不交伙食费。我不喝酒不抽烟的,他倒好,烟酒茶一样不少。一会儿买件衣服,一会儿买件衣服,穿几回就不穿了,我只有拣他剩的。我告诉你,我拣他的那些旧衣服,穿到100岁都穿不完。
我笑,注意到老人的确是穿了件前两年流行过的真丝夹克衫,还是紫红色的。
老人继续控诉说:他钱用完了,就找屋头(家里)要,我没有,就找他两个姐姐要。你说他像不像话?婚又不结,28岁的人了,挨边30了。唉!
我想这是关键,倘若儿子结了婚,老人就没那么气了。而且有媳妇管着,钱可能也不敢这么乱花了。我说,肯定是你们一家从小宠他吧?老人默认。
我完全能想象出来。皇帝爱长子,百姓宠幺儿。何况他上头还有两个姐姐,不宠才怪。
老人忽然停了车,说,你等一下。
我以为是车子出了毛病,却见他走到街沿边上,弯腰拣起一个花皮球。他笑容满面地回到车上对我说,你看这个球好好的,丢了太可惜,是不是?
我连忙赞同说,可不是,这个皮球还新呢。
老人把球放进他车前的筐里,开心地说,拿回去洗洗干净,给我孙娃子耍。
我在心里又一次推翻了刚才的想法,我想到时候还是给他10元吧。显然他的经济情况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好。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儿子从家里打的。儿子问,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说我已经在路上了。老人在一旁插话说,你告诉他已经到顺城街了,快了。我没说,我知道儿子并不是惦记我,而是想确定我回家的时间,以便作好清理作案现场的准备。
一想到儿子在网上不知和什么人在聊什么,我一下心急起来,觉得有必要马上回去。可老人依然慢悠悠的,而且越来越慢了,还抬头望望天说,马上要下雨了。
我已经没心思和他聊天了。婉转地催促说,那咱们就走快点儿吧,免得淋着。老人说,没关系,送了你,我就回家了。还是慢悠悠的。难怪他只要5元钱,他实在是蹬不快啊。我有些后悔上他的车了,如果我多走几步到街口,坐上出租车,早到家了。
老人看出我有些急,又找话和我说。他问我,你那个手机,一个月要交多少钱啊?我应付说,100多吧。老人马上说,才100多啊,我女儿一个月要交400、500呢。我说是吗,那她是做生意的吧?老人说,对,她开了个时装店,在草市街。
草市街?我知道那里几乎都是高档时装的专卖店。
老人说,她经常打长途,有时候事情说完了还要闲聊。我喊她少说两句她也不听,她喜欢打电话。我那个小女娃子也是,一个月要花好几百,不过她单位上可以报销。
我一听,手机费能报销,看来是个富裕单位,要么就是领导。难怪他总说女儿好。女儿不仅对他好,还体面有钱。这么体面有钱的女儿,当然不愿意自己的父亲出来蹬三轮了。我就说,既然你女儿对你那么好,你就听她们的话,不要出来蹬车了。老人说,就是嘛,我女儿要是知道我出来蹬车,肯定要骂。
我说,那你就在家享福嘛。
老人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忽然说,你看到没有,我这是个新车呢。
我仔细看了一下,果然是新车,漆水还是亮的,扶手则用新绒布包着。
他说,你今天运气,很难有人坐到这么新的车呢。我想想,这倒是,慢虽然慢,也是新车啊。他又说,这车要500多块钱嘞,才买了没几天,我女儿买的。
我有些奇怪,既然他女儿不让他蹬车,又买这个车做甚?
老人说,等过了国庆,我就用这个车接送我的孙娃子了。
原来如此。说了半天女儿好,结果女儿还是把他当劳动力了。不让他出来挣钱,却让他给自己的孩子当车夫。我心里顿时觉得老人挺可怜。毕竟是快70岁的人了。
这时,一个同样蹬小三轮的女人从对面过,老人显然和她认识,老远招呼道,今天生意如何?女人回答:将就。又反问:你呢?
老人不知怎么,忽然含糊起来,嘿嘿了两声就过去了。是不是意识到我会发现他的真相?其实我哪会去计较他那些话的真假呢。我只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多给他多一些钱。
但余下的路,老人不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蹬车。
天空黑黑的,没有一点点月光。尽管这个中秋是和国庆同天,老天爷也没有给大家面子。该阴还是阴着。我倒无所谓,许多一心想赏月的人,肯定失望。想到这个问题我忽然意识到,今天中秋,老人怎么不和家里人一起团圆呢?就算儿子不好,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她们难道都没发现父亲不在家?但我没有把我的疑惑说出口。因为老人一再说,女儿对他很好。我不想伤他自尊。
磨磨蹭蹭的,总算到了家门口。我打开钱包,发现只有5元零钱,其余全是百元的。不知怎么,心里顿时一阵轻松,就给了老人5元。老人接过钱,和蔼地说,你慢走啊。
我往家走。
一滴凉凉的水落在我的脸颊上。
果然下雨了。
老人说得挺准。但愿他真的回家去了,但愿他的女儿们,在等他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