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踪龙宝坪大营救

(2008-05-29 10:00:07)
标签:

地震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5月15日,我抵达绵竹采访时,在某红军师抗震救灾指挥所见到了老朋友,该师副政委刘渠,他顾不上寒暄,就告诉我们,他的部队今天早上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去营救龙宝坪灾民,尚未返回。我连忙追问详情。

刘渠说,今天早上有群众送来消息,说在绵竹最北面最靠近地震中心的金花镇龙保坪,有86名受灾群众困在山上,需要立即营救。我们马上组织了一个由工兵营为主的63人小分队(其中有三名地方医护人员),前去营救。“战斗已经打响,我们冲锋在前。”这是我们红军师的光荣传统。小分队由战勤科长张乐带领,早上7点出发的,但汽车到金花镇后路就断了,小分队只能下车徒步前往。以后就已失去了联系,现在仍情况不明。

当时是15日晚上8点。

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我了解到,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该师正在距绵竹167公里处的崇州受训。当日晚上7点接到第一个命令,直接奔赴汶川灾区。当部队到达都江堰时,新的命令要求他们中的一部分立刻绕道转向绵竹。于是便刘渠便带领580名官兵连夜强行军,于13日早上6点半抵达了绵竹,他们啃了两口干粮就开始投入营救。到我们去时,已经奋战三整天了,官兵们连续作战,吃干粮,喝冷水,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6小时,。已营救被困群众154名,从废墟里搜救出被掩埋的灾民369名,其中生还86名。

我们在指挥所等到9点半,依然没有小分队的消息,不便再耽搁了,只好离去。但我的心里一直惦着这一营救行动。

16号我们前往映秀采访,通讯联络中断了,无法与刘渠副政委联系,待17号返回成都后,我连忙再次与之联系。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他一上来就告诉我,第一次营救行动已经成功了,就在那天晚上我们走后2个小时,11点10分,小分队回到了绵竹,成功营救出了38个灾民。

我非常高兴,尽管他很忙,我还是一再请求他给我说说详情,他便在电话里断断续续的给我讲起了营救故事。说断断续续,是因为他那边不断被各种急事打断。

那天上午,我们的营救小分队从金花镇开始徒步往山手走,由于塌方泥石流,山路危机四伏,途中,他们遇到一支返回的部队,说前面没有路了,无法再走了。小分队便停下来开了一个短暂的会议:走,还是不走?很快就作出决定,继续前进。又走了两个小时后,再次遇到一个从山上下来的村民,告诉他们不能再往前走了,非常危险,已经有人摔下江去了。这时,带队的张乐科长非常矛盾,一方面,他渴望带领队伍迅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为63个战友的生命负责。但小分队的所有同志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不能退,坚决往前走!我们是红军师,就要发扬红军精神,比起红军来,我们面临的困难算什么?

于是继续前进。在徒步行军了7个小时后,小分队终于到达了龙宝坪!当等候在那里的86个村民看到他们时,激动得一个个说不出话来,流着眼泪,拉住战士的手不放。

小分队小分队立即清点人数,察看伤员。医护人员则当即为一位50多岁的大妈实施了手术。庆幸的是,村民们有一个比较负责的村长和一位退伍老兵,将村民组织在了一起,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村长告诉小分队,他们龙宝坪除了几个村民遇难外,多数人幸存活下来,负了一些轻伤。但房屋完全倒塌,没吃没穿,情况依然很危险。

但山路艰险,受伤的老弱的,都无法徒步走出去。小分队和村长商议后作出决定,把38个可以走路的村民先营救下山,回去汇报情况后再进行第二步营救。村长和退伍兵等5个青壮年主动表示留下照顾老弱伤残。小分队便将这38个村民护送下山,又徒步走了7个小时后,终于在当晚11点10分返回绵竹,将38个灾民妥善安置。

我连忙问,后来呢?剩下的48个呢?他们怎么办呢?

刘渠说你别急,听我慢慢讲哈。很曲折呢。我在15日当晚,就给上级打了报告,请求派直升机营救剩下的48名受灾群众。上级马上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陆航五团。16日中午,就是昨天,2架米171直升机就飞临绵竹了。我领着一支救援分队乘机前往营救,带着食物和水。可当他们飞临龙宝坪上空时,发现还是无法降落,原先看到的比较平坦的河谷,靠近才发现全是污泥。飞机只好拉起来,空投食物和水。

眼看着无法降落,我心里急得不行,我从舷窗上看到下面的河滩上,有着很大的三个字母“SOS”,还看见一个村民不停的摇动手中的红布,也许是红背心,我深知村民们已经焦急万分了,灵机一动,迅速找出纸和笔,在食品盒上分别写下“老乡,要想得救,快将停机坪清理出来”,还有,“老乡,你们一定要坚强,我们明天再来。”然后将食品和他们的心情一起,空投了下去。

昨天晚上回到指挥所,我又一次给上级打报告,请求再次派直升机前来救援,并提出了两套营救方案。一是先由直升机投放人员到河谷清理停机坪,两小时后直升机再飞入进行救援;二是小分队先由路陆进入清理场地,然后直升机降落进行救援。可是今天(17日)早上天却阴了,到中午仍布满乌云。眼看今天不能飞了,我们迅速作出决定,再次派出一支5人小分队,从地面徒步进入龙宝坪,帮助灾民开辟停机坪。

我想亲自带队,张乐他们怎么也不答应。于是这个5人小分队,仍由张乐科长带队,出发时,送行的和执行任务的都非常悲壮,大家心里都有些担忧,那样危险的山路,也许一去不能回。但没有人退缩,心里都抱着一个简单的却是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救出被困的村民!生命不息,救援不止!庆幸的是,这一次,有一支3人组成的登山队志愿者加入了进来,他们的专业技术给我们小分队很大的帮助。而且上级装备的北斗一号手持用户机也正好配备到位。小分队下午三点出发,10点抵达龙宝坪,在村民已经清理的基础上,用了两个小时快速的将停机坪整理完毕,然后用北斗一号给指挥所发回信息。我收到他们的信息稍稍放心一些,现在,他们已经在返回的路上了。

这样一来,明天的直升机就可以顺利降落,营救出那里的受灾群众了!刘渠显得很兴奋。在我印象里,他一直是个稳重内向的人,此时也表现出少有的兴奋。

我也很兴奋,我说,那我明天再打电话吧。

18日晚,我在采访间隙再次打电话给刘渠,追踪龙宝坪大营救行动。刘渠副政委一接电话就高兴的说,成功了!营救成功了!所有灾民都救出来了!今天(18日)上午10点半,我们营救分队乘坐2架黑鹰直升机从绵竹起飞,顺利降落到龙宝坪,一共飞了5个架次,将那里的受灾群众和部分救灾人员一起,全部安全运送出来,现在,受伤的已送往医院,其余的都分别进行了安置。

我在电话这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样,从15日早上开始的龙宝坪大营救,到18日下午5点,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86名受灾群众的生命终于得到了延续。我的心也随之而踏实下来。

 

                                    2008-5-19上午急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