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我不知道这一天世上会有多少儿子女儿想起自己的母亲?但我却可以肯定,这一天,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会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当然,不止是这一天,是所有的日子。其实我并不想为此说什么的,这是个大家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天经地义的事。连我爸都说,水不会倒流。我想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做一个好母亲真难啊!
我做母亲已经17年了,至今惶恐不安,不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不知道自己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服务生?是领路人?还是绊脚石?
从儿子出生起,我就信奉着一句话:你不可能保证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成年,你至少可以保证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因了这句话,我对儿子采取了十分宽松的教育方式,以快乐为主。除了正常的读书上学外,没有要求他学任何他不想学的特长。儿子自己也承认,他度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可到了今天,我却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针了。看见儿子的同学会弹琴会画画,会吹喇叭会写字,这个考了9级那个考了10级,我就想,我是不是耽误了他什么?我是不是没尽到责任?可是反过来,看到那些有种种特长,生活能力却极差的孩子,或者因为有特长或学习优秀而对父母蛮横的孩子,我又觉得不必去羡慕。我的儿子健康快乐,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还有幽默感,不也挺好吗?我就这样处在忽而心虚忽而自信的摇摆之中。我相信像我这样摇摆不定的母亲一定很多。
母亲到底该给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合适呢?是严格好还是宽松好?是民主好还是专制好?是多一点表扬好还是多一点批评好?是全方位为孩子好还是自己干自己的好?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观察了大量的家庭。最后我发现这其中找不出什么规律来。有的孩子家庭遭遇挫折,比如父母离异,或者下岗,或者得了什么绝症,孩子因此特别懂事特别努力;但也有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就颓废消沉,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斜路;有的家庭和和睦睦,生活条件优厚,孩子因此知书达理,学习优异;但也有的孩子因此就不努力不勤奋,依赖思想严重,最终没什么大出息;有的孩子父母工作忙无暇多管教,自己照样争气有出息,有的孩子却因为没人管教一塌糊涂,成了逆子一个;有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通,学习也能一流,有的孩子却因为学一个特长就不堪重负,产生出愤怒、仇恨、厌世等心理疾病……凡此种种,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会因人而异,因孩子而异。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个毛病,不爱惜玩具。我百般教育无效,很头疼。有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和我面临同样难题的母亲,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她对儿子说,你把玩具好好留起来,将来还可以给你的儿子玩儿。他儿子从此就很爱惜玩具了,将玩儿过的玩具都一一收藏好。我大喜,立即效法,也对儿子说,你应当好好爱惜玩具,把玩具都收起来存着,等将来你有了儿子就可以送给他玩儿了。不料儿子头也不抬地回答说,还不定是儿是女呢!
我从此知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别人的灵丹妙药对你可能一点儿效果都没有。你的孩子是“这一个”孩子,而非抽象的孩子。所以我从来不看那种优秀孩子的父母写的书,什么“××女孩儿”,或“我的儿子×××”之类,除了不想眼红外,更重要的是我不相信里面可以找到我能照搬的教育方式。
但是,做母亲做到今天,我想我还是有体会可谈的,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所有的母亲,至少有两点你应该去做,并且不会做错。第一,做好你自己,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至少是一个于社会有益的人;第二,爱你的孩子。在他年幼的时候养育他、保护他、呵护他;在他成长的时候关心他、理解他、支持他。
最后再回到那个问题:母亲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上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现在我想,她应该是一个同道者,和儿子一起往前走。调侃一句,便是儿大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