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的天堂(凉笛)

(2007-02-27 21:09:55)
分类: 创作访谈

(一)

 

《遥远的天堂》终于还是看完了,真的不想看完,这几天来,我的心一直被它所牵引,思绪一直不停的延伸,一直冲向那个看似遥远的地方——西藏。

说不清为什么,每读裘山山的作品都有一种很不现实却十分真实的冲动,在读《隆 莲 法 师 传》时就希望自己马上出家当个比  丘  尼,安静的诵读经书学学藏  文。再如读《遥远的天堂》时就向往自己成为一名西藏的军人,当不成军人,去西藏体验一下那里的生活也好。

的确,裘山山的文字就是这样让人感动,我喜欢她的文笔,安祥、真实、干净,就像是西藏这块土地一样,她用她这样的笔法,为我们这些在污浊中摸爬滚打的人描绘出一幅纯净的无法形容的画面,这是用我们愚拙的大脑想象不出来的。

她的文字、她的文章无法不让我也爱上西藏,爱上那些长年守在那里的官兵,简简单单的话语中却饱含着她多少柔情,这柔情从文字中慢慢渗出,最后却像洪水一般地侵入了我的心,看着她写的故事,我的心湿淋淋的。

在读《遥远的天堂》之前,我对西 藏的印象十分愚 陋,认为那是一个只有美丽而没有痛苦的地方,那里只有蓝蓝的“令人想流泪”的天空,干净的透明的空气,还有朴实快乐的西藏人民,无知的我哪里知道那里有最艰苦却最坚强的官兵!想象中的西藏是可以用言语描绘出的,但真实的西藏怎能描绘出来啊,在它面前所有华丽的文字全都黯然失色,所有语言都显的那样空乏无力。我没亲眼见到西藏,但我却真实的感受到它扑面而来的冰雪气息。

我觉着我真是笨极了,我可以用大量的文字堆砌我见过的大海,可以用最豪壮的词藻描绘我登上的高山,而我却无法用任何语言去形容我没见过的西藏,甚至连想象都不敢(没见过的东西自然可以胡乱描绘,可是对西藏,我不能这样做)。一种复杂的情感蒙住了我的双眼,堵住了我的喉咙,掩上了我的耳朵,捆住了我的手脚,我看不见,说不了,听不到,走不动,于是只好乖乖的在这里,用心去体验西藏,用文字架个虹桥,让我的心奔跑过去,让它在狂跳中,进行一次风雪高原之旅。

于是它出发了,它在听到关于西藏的第一个故事时就流泪了,痛的无法前进,可是,美丽的西藏吸引着它,它收拾好破碎的心踏上征途,一路上,它被高原反应弄的晕头转向,被突如其来却十分平常的车祸吓的魂飞魄散,又被灿烂的日光抚平创伤……

它被白雪的反光刺破皮肤,又被无法想像的暴风雪拦住去路,但它却一直温暖,不,应该说是一直滚烫,一路的跋涉,它收藏了太多太多的令它既感动又难过的故事,它见证了太多军人的坚强与伟大,它的温度不断上升,它多希望自己能温暖整个高原,温暖每个官兵,可是,它必竟只是一颗心,一颗普普通通的内地人的心,它什么事都做不了,什么忙都帮不上,它只有只自己细嚼着它所收藏的故事笑着哭……

书页翻到了最后,心的行程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戛然而止,于是,它被搁浅了,它回不来了,这颗心被永远留在西藏留在高原,留在那用千万人生命所换来的,神圣的地方。

思想慢慢地不情愿的走回来了,心却带着太多的感动与泪水被留在了那遥远的天堂。

 

      (二)

她在《遥远的天堂》中多次提到树,描写树,她说过她喜欢树,还曾经给她的书命名为《一路有树》。是的,我也喜欢树,树是坚定的,它们一旦在一个地方扎根便千年不变的坚守在那里。树是有情的,它们只要生长便会向更远更高的地方延伸,尽量扩大自己的绿萌,增加自己的密度,好让更多的鸟儿在这里栖息,避雨,让更多的行人在这里休息乘凉。树也是强大的,它们不怕风雨,不怕寒冬与酷暑,环境越是恶劣,它们越是健壮,越是毫无畏惧的生长着。

它们像极了西藏的兵,不是吗?这也许也是裘山山喜欢西藏的树的原因之一吧。西藏的兵就像那些树,坚定的守在最苦的边疆,多情的帮助藏族人民排忧解难,牢固地保卫边区、祖国甚至是世界的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他们与西藏的树一样,是那样的可赞可爱可敬。

裘山山的所写的树,不仅让我想到了官兵,也让我再一次感到自己的无知。不过我想大多数被沉重高大的烟囱蔽住视线,被浓浓的尾气呛了咽喉的人也与我一样。你知道错那有一棵也是唯一一棵巨大的神树吗?你知道八医院杨树林的来历吗?你知道有一种向左旋转生长且十分粗壮的不像柳树的柳树吗?面对这些问题,多半人会摇头的吧。这些就是西藏的树,真实的,遥远的树。

 

           (三)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裘山山那种发自内心的可爱与幽默所深深折服,举个例子吧,在读第14篇文章《滚进山沟沟》时就能体会到这一点,首先是看到了这个“滚”字就觉着很有意思,在读了前三段时便体会到这个字用的妙处,因为在短短的57公里的路程中要从4400米下到2400米,不是“滚”下是什么呢?她的可爱可见一斑。而后的一段更是体现了她的幽默,她把呕吐叫做“倒粮食”,细想起来真的很贴切,我们吃进去的就是粮食,而吐出来的,尽管已有点面目全非,但毕竟也是粮食啊!其实胃就是粮仓,“吐”当然可以叫“倒”了,还真是颇有道理。还有在描写同行的“军人小姐”阿岩“终于轮到她”倒粮食时写到她“一点儿也没哼唧,只是自己在那儿默默地‘倒’着”,“自己”和“默默”用的令人拍案叫绝。再往下她无厘头地想起不太沾边的毛  泽  东 诗词,自己也“哈哈”的笑话自己“思维真太离奇了”等等。想一想,在极度痛苦的高原反应中,她还能如此幽默的面对,我认为至少能说明她真正是一个纯洁的人,有真情的人,是一个可爱的人。不过我也会猜想,除此之外,也许她是在写作本文时好了伤疤忘了疼吧,也许她早已习惯这种艰难这种疼痛了吧,也许她无从选择,与其哀叹还不如快乐的去面对困难,从而换了一种心情来感受吧。无论怎样,旅行在遥远的天堂上的人读到她这样的语句,一定会被她所感染,在漫长的旅途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轻松与快乐。

这本《遥远的天堂》还有一种绝妙的连贯性与独立性。以前,我曾从中随便选了几篇看,虽然都能感到那是很好的故事,却始终觉着不能更深的触动自己僵硬的心;而今,从作者简介到结束语一字不落的读过一遍,才真正使我全都被它所折服,心也跟着奔去,而且一去不归了。只有通读才能理解作者深藏着的哀伤,也才能被作者的感动所感动。想想,也对啊,一首经典绝美的歌,只听其中一段,怎能明了其中的深情?怎能读懂其中的故事?所以,还没读《遥远的天堂》的人们,走进她的天堂时,别乱走,小心迷路、不要有任何错过呵。

西藏的故事继续着,只是天堂不再遥远,有更多的人走进裘山山笔下的天堂,也有更多的人走进西藏这片真正的天堂。我想我真是爱上西藏了,我没有与它会过面,但我真诚的为它祝福——我也会铭记的,这一切缘于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遥远的天堂》。

 

(2007年2月23日晚至24日凌晨3点完成初稿。睡不着就数字数,不算标点265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