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还记得此生读第一本长篇小说,是《欧阳海之歌》。时念小学二年级。自然有许多不认得的字,一会儿去问母亲,一会儿又去问母亲,三五趟下来,母亲就烦了,母亲原是个报社编辑,在那个非正常的年代成了家庭妇女,所以见我读小说很是不乐意。但又没有正当理由反对,就说,不要一个一个来问,先把不认得的划上圈儿,一页页的问。我只好遵命,可是一页下来,圈儿摞着圈儿,圈里的字比圈外的还多,问了圈儿里的字,就忘了圈儿外的意思,只好又重读,很辛苦。后来索性不去问了,自己根据前后意思猜,慢慢的,居然也读了下去。但是非常缓慢。那部书大概读了两个星期左右。读完之后哭了一场,是因为天天读,感觉天天都和欧阳海这个人生活在一起,看他吃饭穿衣睡觉,看他高兴,也看他受委屈,可他突然死了,觉得无法接受,不习惯。后来很长时间,我都想念他。
接下来我开始读《高玉宝》,还是竖排本的,也是吭哧了好长时间,读完后也想念了好一阵高玉宝;再以后慢慢加快速度了,读了《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反正读我们那个时代能读到的小说。每部书里的人,都要被我长久的想念,长久的留在心里。
上中学后,开始读有爱情的小说,就更想念书中的人物了,读了《青春之歌》,想念林道静,也想念卢嘉川,读了《艳阳天》,想念焦淑红,也想念萧长春,读了《简爱》,想念简爱,也想念罗切斯特。总而言之,在我少年的心里,对那些书中人物的牵挂和惦记,已经超过了现实中的人。书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无端的多了许多亲人,乃至情人。
大学念的是中文系,一进校就狂读世界名著,速度之快难以想象,经常是一天一部长篇,以至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加之所谓的阅历和理性见长,书中的人物不再那么占据我的情感世界了。可那些作家们开始占据我的心了。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俄罗斯作家艾特马托夫和巴乌斯托夫斯基,天天念叨他们;有段时间很喜欢托尔斯泰,契可夫,屠格涅夫,把他们的书读了个遍;有段时间开始迷恋欧美文学,喜欢雨果,罗曼.罗兰,海明威,卢梭,毛姆,莫泊桑,欧文.肖,雷马克……噢,太多了,那时候,年轻的我,动辄就会爱上一个心仪的作家,动辄就会因为读到一本好书而激动失眠。
读书让我获得了太多的快乐,那是无以言说的快乐。
后来工作,后来成家,后来成熟,书还是继续在读,文学也还继续热爱。但其状况已大不相同了,就好像我已经和书结了婚,虽然天天在一起过,也不曾一天离开,但却再也没有了阅读激情。那些曾经让我牵挂过的,想念过的,暗自喜欢过的文学形象以及作家们,都整整齐齐的高高的站在书架上,站成一堵墙,站成一段历史。
我都不知道,我有多长时间没有因为阅读而喜悦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因为阅读而想念那些不曾谋面的人了?
可是现在我想说,我又开始想念一些不曾谋面的人了。我为此感到高兴。我说的这些人,就是你,你,还有你,你们这些常常来我网上小家作客的不曾见面的朋友。
我开博间不长,两个月多一点,可是我已经联系上了那么多老朋友,结识了那么多新朋友,正像我回答艾英问题时所说,新朋老友都带给我温暖和快乐。虽然我和其中的许多人素昧平生,并相距遥远,但心灵的相通让我们近在咫尺,相知相依,以至在这个秋雨绵绵的季节里感觉到一种春天的暖意。当我即将出差离开时,竟有些不舍,有些牵挂,就像面对自己的家人。这是一种久违的情感。
朋友们,我会在旅途中想念你们的,并祝福你们。
秋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