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学毕业50周年纪念册(9/9):照片是亮点之一
(2013-09-12 08:31:54)
标签:
毕业纪念册北京大学数力系 |
分类: 电脑与智能手机 |
在刚开始着手编辑纪念册的时候,我给每位同学发了邮件通知,要求每人给我发两张照片和一篇简短的简历。照片要一张年轻时代的,一张近照,对简历的要求则是要简明扼要说说毕业50年来的情况。
当时,我疏忽了一个问题。其实每人手里都有一些老照片,以及历次同学聚会时的合影,这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纪念册中展现的内容。也就是说,毕业纪念册不仅仅是展示每位同学个性的场所,还应该是展示大家曾经一起活动的内容。于是后来我在纪念册里增加了几页,专门用来放置一些照片,例如校园的景色,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楼,我们系的图书馆,等等。又放了一些我们离开学校后新建的重要建筑照片,如百年讲堂、新图书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等。此外,还辟了两页专门放置历次聚会的重要合影。
随着编辑工作的进展,发现大家对在纪念册中放置照片非常重视,都希望能多放些过去的照片。例如老张记得六十年代曾拍摄过一张合影,就打电话问我是否可以把这张照片放进去,我说我没这张照片,他就挨个给其他同学打电话,直到找到为止。
我想,虽然纪念册是每人一页,但有些同学由于联系不上,由其他同学为他代写的材料很简短,因此事实上不少页面上都有大量的空白空间,那么,正好可以用这些空间来放置前些年的聚会照片和年轻时的老照片。
很多热心的同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照片素材,其中有和老师的合影,有到工厂劳动时的合影,有分专门化时的合影,还有团支部的合影等等。吸取了做样书的经验,我告诉他们希望照片的分辨率高一些,于是他们就把老照片拿到照相馆去扫描了之后再给我,其中有一张合影的黑白照片,一位同学拿去做了分辨率很高的扫描,于是,我把这张照片里的很多同学都做了截图,填补了不少同学没头像的空白。
这样,到纪念册编辑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这本纪念册的亮点之一,就是有很多非常珍贵的老照片在里面。现在回想起来,从一开始发通知的时候,就应该告诉大家尽量找出老照片来,这是我在策划时的失误,好在没耽误事,这本纪念册最终变成了180页的图文并茂的大书。
纪念册里既然每人一页,那么按什么顺序排列呢?我们选择了按同学姓名拼音的次序。这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对已经去世的同学怎么办?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将他们放到纪念册后面去,单独列一个区域,一种意见是和还健在的同学混在一起排。经过讨论,最后采用了后面这个意见,理由是:1)那些联系不上的同学,也可能有人已经不在世了(因为我们毕竟已经七、八十岁了);2)现在有些同学已经病重,在纪念册印刷之后要是情况又有变化呢?因此不如大家都放在一起排,也显得更公平。
经过编辑组的努力,纪念册最终完稿了,内容几乎空白的同学只有极少数几位。由于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捐款有点富余,所以活动筹备组决定纪念册按精装本的档次来印制。于是我再次请印刷公司制作一本样书,昨天我收到了新样书,这次我给样书打了90分。连印刷公司的人都说,这书的设计很规范,效果比较理想。
看到样书没大问题,我已经下单批量印刷了。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我把最终印刷时的版本也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全体同学,让不能来京参加聚会的同学也能立刻看到。我为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开心,我这个系列的博文也就到此为止啦
!

我之所以记录了这些技术细节,是因为如果不写下来,不久我自己就会忘掉。例如,我过去写了制作视频相册的过程,当以后我自己再次要做的时候,也是要参考我写的文章一步步来操作的,否则就要重新做各种尝试,唉,人老了就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