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电脑生涯(34):开发方案

(2012-01-02 09:44:19)
标签:

alps

合作开发

四通

三井物产

电传机

分类: 回忆四通

在三井物产的撮合下,我们和ALPS的领导人坐下来讨论文字处理机的开发方案,中方谈判的主谈是王安时,我则负责技术上的拍板。三井物产参加谈判的是物资部的中村先生和土屋先生。ALPS方面的技术负责人是岛津邦文先生。

 

按最初万总的想法,就是找日本市场上成熟的文字处理机,把字库换成中文汉字,输入法换成中文输入法,即把它来个汉化,就可以了。日本人拿出几种现成的文字处理机给我们做演示。经过讨论比较,这些机器都被我们否定了。原因是:日本的文字处理机都是热转印式的,打印的时候,靠打印头发热把色带上的颜色烫到纸上,这种打印方式对纸张和室温的要求高,色带是一次性的,打印完一卷就要更换,而且价格很贵,还不能打蜡纸。

 

当时,我们从书包里拿出国内常用的办公用纸,现在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当时我们的纸质有多么差,国产纸张比较薄,用这种打印机打印试了一下,效果不好。日本的纸质要好很多,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复印纸。据日本人介绍,室温如果低于摄氏5°,打印效果就会降低。中国南方的冬天,室温都不高,我在武汉工作过几年,我说,在武汉冬天室温经常在5°以下。日本人说,那打印效果不能保证。

 

此外,中国过去习惯用老式的铅字打字机配上打字蜡纸,打完就可以批量印刷,四通当时卖得很火的Brother-2024这类点阵式打印机,也多数是被用来打蜡纸,如果新开发的文字处理机不能打蜡纸,显然不能适合中国国情。

 

所以,我们觉得任何现成的日本机器都不合适。王安时态度很坚定地说,一定要重新开发一种适合中国市场的机器,打印机芯采用击打式的打印头,以便可以打印蜡纸。此外,由于我对操作系统比较熟悉,对于驱动打印机机芯或者液晶显示器,只要给我提供BIOS接口,我觉得自己从头搞起也不会有问题,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更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所以我也同意老王的意见。

 

应该说,我们当时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这是真正从中国市场出发考虑的,虽然这样做更费时间,也更难,但是有远见,有胆量。我们踩在日本人的肩膀上,但是没有迷信日本人,而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后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我们双方商定的合作开发方式是,四通方面负责总体方案的设计,ALPS负责选择打印机芯和液晶显示屏,进行硬件设计并提供BIOS接口,我们则进行软件设计,最后由他们进行生产。由于这是新产品,不知道市场规模多大,为降低开发投入的风险,决定先不开模具,机壳采用铁壳,这样可以免去昂贵的模具费。

 

为什么总体设计由我们做呢?因为:1)ALPS是OEM厂家,是三井委托它加工生产,对机器的要求当然要由委托方来提,而转而就是由我们这边来提了;2)用户是在中国,由用户方来做总体方案是比较理想的,这符合用户驱动的开发模式。当然,这需要设计一方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当时我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因为我们的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并不差,差的是硬件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不过,现在回头想起来,其实这还是有一点风险的,我从来没有主持开发过这样的产品,这是第一次。因此,该项目也可以认为是三井物产的一项风险投资。

 

按照这样的开发计划,最先要做的是:1)我给出一个机器的总方框图,以及提出各硬件部件的功能;2)ALPS公司提供各硬件部件(打印机和液晶屏等)的BIOS接口标准。当这两项确定之后,虽然我们在北京没有机器实物(还没开发出来呢),但是PC机本身接有打印机和显示屏,所以我只需在PC上搞一个模拟软件,按ALPS给的BIOS约定来控制打印机和显示输出,就可以模拟这台机器的硬件功能,进而开发上层的文字处理软件了。

 

原则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回国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彼此沟通。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传真机。但是,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和东京总部间有热线联系,这个“热线”就是“电传机”,英语叫“Telex”。电传机,外形像英文打字机,实际上是电报机,发送方有一个操作员按英文稿在键盘上打字,通过国际长途电话线路,把文稿的ASCII字符串发送过来,接收方的电传机就自动把文稿内容打印出来。所以就是一个遥控的英文打字机,线路就是国际长话线路。

 

下图:电传机

我的电脑生涯(34):开发方案


于是,当时四通开发部和日本ALPS之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联系。ALPS公司的岛津先生就成为和我之间最直接的联系人。

 

岛津先生当年39岁,谢顶,单身未婚。据说,当时ALPS公司的领导要给该项目找一位技术负责人,很多日本人都不愿意,而他却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个任务。很多年后,他在北京找了一位美丽的中国女孩成了家,这是后话。

 

岛津先生的英语不错,他写的所有技术文档都采用英语,因此很方便用电传机发过来。万一需要用图形表示的文件,就要用信件寄来,好在三井物产和日本每天都有信件传递,所以联系还算方便。在开发工作开始后不久,传真机就问世了。所以后来几年和日本方面的联系,就通过传真机了。我觉得,虽然彼此各自在本国做开发工作,但是高效率的信息沟通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些都不成问题了,但是当时有三井物产信息传递的协助,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下图:我和岛津先生在长城合影(1986年)

我的电脑生涯(34):开发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