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十年浩劫开始。王力经过数不清的大小批斗,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但是,"艰难玉汝成",他大难不死,还迎来了80寿辰。
1980年是王力的80寿辰,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为了表彰他50年来对中国语言学和文字改革的卓越贡献,由语文学界知名人士叶圣陶、胡愈之、吕叔湘等发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于8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第二会议厅举行庆祝座谈会。王力在粉碎"四人帮"后,到他80岁寿辰,已先写了《龙虫并雕斋文集》(一、二册),《楚辞韵读》、《诗经韵读》、《音韵学初步》、《同源字典》《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几部专著。《同源字典》还是在1974年背着人偷偷撰写的,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部著作还能面世,只想到作为遗著,留给祖国,留给后人。1978年这部著作写成,后来出版了,由于它既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大成,又对前人成果一些不够科学的地方作了甄别,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成为一部超越前人的有创见的新作。他的《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了《康熙字典》数千字的音读错误,这是前人没做过的工作。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25.jpg张谷王缉国著" TITLE="王力传(第十一章:最后拼搏) 张谷 王缉国著" />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26.jpg张谷王缉国著" TITLE="王力传(第十一章:最后拼搏) 张谷 王缉国著" />
王力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他的40多部学术专著,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不少专著被译成日文、法文、俄文、捷克文、英文,在海外也有很高的声誉。山东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独具慧眼,认为能为王力出一套语言学文集,意义深远,就于1983年特地派人到北京与王力商量出文集的事。王力很感谢山东教育出版社肯为他花大笔的资金出文集。他说:"你们对我如此热情,令我深受感动,太谢谢你们了。但我有个请求,将来文集的稿费,我想全部捐给北京大学作为语言学奖金,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出版社表示完全尊重王力的意见,请王力推荐文集的编委成员。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31.jpg张谷王缉国著" TITLE="王力传(第十一章:最后拼搏) 张谷 王缉国著" />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30.jpg张谷王缉国著" TITLE="王力传(第十一章:最后拼搏) 张谷 王缉国著" />
也在1983年夏,王力应中华书店之约,编写一部120万字的《古代汉语字典》。当时他夫人见他已是83岁高龄的人,劝他不要再编写大部头的书了,要写就写些短小的论文,他说:"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有一分余热,我还得为国家作一分贡献!"
1984年冬,王力患胃病和脑轻度贫血,住进了医院,很快就可以出院。出院前,他参加了医院对老年人作的智力测验。测验结果,他共得了120分,大大超过了90分就算优秀的标准。医生对他说:"王先生,你的脑子至少可以用10年!你的血压、心肺都很正常!"王力听了很高兴。出院后,他满怀信心投入编写字典的工作和审阅文集小样的工作。
1985年8月,王力85岁生日,山东教育出版社特地派人到北京大学为王力祝寿并召开《王力文集》发行座谈会。北京大学一些领导和专家、教授也为王力祝寿。出版社的人给王力送来了1~3卷《王力文集》的样书。与会的教授、专家纷纷发言庆祝《王力文集》的出版和王力的寿辰,盛赞王力在发展中国语言学中的丰功伟绩。王力以充满激情的词语向出版社的代表和与会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会上宣布,《王力文集》的全部稿费,将按王力教授的嘱咐,捐给北京大学作为王力语言学奖金。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力文集》共20卷,前15卷是王力历年出版的语言学专著,后5卷是语言学论文。文集共800万字,其中300多篇论文,共200多万字,已于1991年出齐。
王力愉快地度过了85岁生日,又将精力投进了编写《古代汉语字典》上。头几个月,他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写两三千字。不料正在这节骨眼上,王力的白内瘴严重发展,视力和工作效率都大大减退。他的儿子从国内外买了各种放大镜给他都不顶用,他只好用一个倍数最大的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看,一个字一个字写,每天只能写数百字了。入冬,他感到全身软乏无力,精神很差,便把在北大任教的他早年的门生请来,让他们分担编写的任务。这时他大约已写了30万字。
1986年3月21日,全国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召开,王力是政协常委,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27日,政协通知他参加28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他很想参加,但27日下午,就感到有点不适,他夫人很不放心,给他量了体温,发现他有低烧,立即送到友谊医院,从此就一病不起。经医生诊断。他得的是绝症-急性白血病。
4月初,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当时王力在京的只有二女儿缉惠、四儿子缉思。夏蔚霞叫儿女立即用电报、电话分别通知王力其他的6个子女。正在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王力的小儿子缉宪和在广西工作的3个子女很快就赶到了北京。接着,在加拿大进修的王力的三女儿缉慈、在日本赶制中英文电子打字机的三儿子缉志也回到了北京。
夏蔚霞一见到广西来的3个子女就给他们讲了王力的病情。她说:"你们父亲患的是绝症,看来是很难治疗好了。我已有了思想准备,我顶得住,希望你们也顶得住!你们来了,能见上一面就是一面啦!"王力的大儿子秦似(即缉和)双眼流泪,紧握着后母的手说:"妈妈,您要想开些,千万要保重身体。我虽不是您亲生的,但我总把您当亲生的母亲一样!我们都听从您的安排!"缉和只比夏蔚霞小6岁,他是大学教授、名作家、广西政协副 主 席。夏蔚霞见他对自己这么尊敬,感动得眼泪直流,缉和弟妹在一旁,也泪如泉涌。夏蔚霞安排缉和当天下午就去探视父亲;缉平是主任医生、精神病学教授,从第二天起每天早上都和她一块到医院去。缉国、缉志、缉慈、缉宪,要隔几天才去一个,以免加重王力的思想负担。
当天下午,缉和一到医院就来到父亲的病榻前,抚摸着父亲的手说:"爸爸,我到北京开会,听说您病了,就赶来看您!"王力睁开眼睛看着儿子,"哦"一声,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只是深情地注视了儿子一会儿,就闭上了双眼。缉和说:"爸爸,您好好养病,以期早日康复。"王力点了点头,不一会就昏睡了。缉和不愿妨碍父亲的休息,就离开了医院。没想到,几天后缉和也患了绝症,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这是他们父子二人最后的一次见面。
王力住院期间,国家和北京市的一些领导人,也来探视了王力,遗憾的是,王力已处在昏迷状态,竟什么都不知道了。
5月3日上午9时,王力与世长辞了。文星殒落,四海同悲,王力的家属更是悲伤不已。
王力的住宅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设了个灵堂。灵堂的正面挂着王力的遗像,遗像下面的案台上,放着北京大学刚送来的《同源字典》的奖状、荣誉证和一些鲜花、鲜果、地上放着夏蔚霞率子孙献给王力的大花圈。
王力逝世的消息,《人民日报》和该报海外版,都及时在要闻版上作了报道。消息传开,到王力家中吊唁和慰问王力家属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海内外的唁电、悼念信如雪片飞来。这些唁电和信件,对王力一生给国家和人民所作的贡献,都作了很高的评价。
苏联汉学家杨托夫等9人从列宁格勒发来了长达三四百字的唁电。唁电中说:"王力为当代著名学者,为世界各国汉语研究之先师。仅以列宁格勒汉语界而言,王力教授的《汉语讲话》在50年代译成俄文,就成为历代大学必读的参考书。王力教授的《汉语史稿》,几十年来一直为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汉语理论研究及古代汉语研究之基本指南。列宁格勒的几位在汉语研究方面有较显著成就者,青年时代均曾于北京大学接受过王力教受的指导,并以王力教授之门生为荣。"我国革命老前辈胡乔木从上海发来的悼念信中说,王力教授是从事高等学校教育时间最长、教学与科研结合最好、学术论著最丰、培养人才最多的人。
5月14日,王力 遗 体告别仪式在八 宝山大礼堂举行。礼堂大门的两旁悬挂着令人注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副大挽联:
大笔淋漓,茹苦通今,生前一代雕龙手;
绛帐肃穆,滋生树蕙,身后三千倚马材。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27.jpg张谷王缉国著" TITLE="王力传(第十一章:最后拼搏) 张谷 王缉国著" />
礼堂内的四周和门口,摆满了花圈,挂满了知名人士送来的挽联。鲜花环绕的王力遗 体,面貌安详,不禁令想起他生前待人的谦和、诚实。
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王力生前的学术界亲友、门生,北京各界的知名人士共数百人。
1980年是王力的80寿辰,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为了表彰他50年来对中国语言学和文字改革的卓越贡献,由语文学界知名人士叶圣陶、胡愈之、吕叔湘等发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于8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第二会议厅举行庆祝座谈会。王力在粉碎"四人帮"后,到他80岁寿辰,已先写了《龙虫并雕斋文集》(一、二册),《楚辞韵读》、《诗经韵读》、《音韵学初步》、《同源字典》《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几部专著。《同源字典》还是在1974年背着人偷偷撰写的,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部著作还能面世,只想到作为遗著,留给祖国,留给后人。1978年这部著作写成,后来出版了,由于它既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大成,又对前人成果一些不够科学的地方作了甄别,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成为一部超越前人的有创见的新作。他的《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了《康熙字典》数千字的音读错误,这是前人没做过的工作。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25.jpg张谷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26.jpg张谷
王力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他的40多部学术专著,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不少专著被译成日文、法文、俄文、捷克文、英文,在海外也有很高的声誉。山东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独具慧眼,认为能为王力出一套语言学文集,意义深远,就于1983年特地派人到北京与王力商量出文集的事。王力很感谢山东教育出版社肯为他花大笔的资金出文集。他说:"你们对我如此热情,令我深受感动,太谢谢你们了。但我有个请求,将来文集的稿费,我想全部捐给北京大学作为语言学奖金,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出版社表示完全尊重王力的意见,请王力推荐文集的编委成员。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31.jpg张谷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30.jpg张谷
也在1983年夏,王力应中华书店之约,编写一部120万字的《古代汉语字典》。当时他夫人见他已是83岁高龄的人,劝他不要再编写大部头的书了,要写就写些短小的论文,他说:"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有一分余热,我还得为国家作一分贡献!"
1984年冬,王力患胃病和脑轻度贫血,住进了医院,很快就可以出院。出院前,他参加了医院对老年人作的智力测验。测验结果,他共得了120分,大大超过了90分就算优秀的标准。医生对他说:"王先生,你的脑子至少可以用10年!你的血压、心肺都很正常!"王力听了很高兴。出院后,他满怀信心投入编写字典的工作和审阅文集小样的工作。
1985年8月,王力85岁生日,山东教育出版社特地派人到北京大学为王力祝寿并召开《王力文集》发行座谈会。北京大学一些领导和专家、教授也为王力祝寿。出版社的人给王力送来了1~3卷《王力文集》的样书。与会的教授、专家纷纷发言庆祝《王力文集》的出版和王力的寿辰,盛赞王力在发展中国语言学中的丰功伟绩。王力以充满激情的词语向出版社的代表和与会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会上宣布,《王力文集》的全部稿费,将按王力教授的嘱咐,捐给北京大学作为王力语言学奖金。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力文集》共20卷,前15卷是王力历年出版的语言学专著,后5卷是语言学论文。文集共800万字,其中300多篇论文,共200多万字,已于1991年出齐。
王力愉快地度过了85岁生日,又将精力投进了编写《古代汉语字典》上。头几个月,他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写两三千字。不料正在这节骨眼上,王力的白内瘴严重发展,视力和工作效率都大大减退。他的儿子从国内外买了各种放大镜给他都不顶用,他只好用一个倍数最大的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看,一个字一个字写,每天只能写数百字了。入冬,他感到全身软乏无力,精神很差,便把在北大任教的他早年的门生请来,让他们分担编写的任务。这时他大约已写了30万字。
1986年3月21日,全国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召开,王力是政协常委,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27日,政协通知他参加28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他很想参加,但27日下午,就感到有点不适,他夫人很不放心,给他量了体温,发现他有低烧,立即送到友谊医院,从此就一病不起。经医生诊断。他得的是绝症-急性白血病。
4月初,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当时王力在京的只有二女儿缉惠、四儿子缉思。夏蔚霞叫儿女立即用电报、电话分别通知王力其他的6个子女。正在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王力的小儿子缉宪和在广西工作的3个子女很快就赶到了北京。接着,在加拿大进修的王力的三女儿缉慈、在日本赶制中英文电子打字机的三儿子缉志也回到了北京。
夏蔚霞一见到广西来的3个子女就给他们讲了王力的病情。她说:"你们父亲患的是绝症,看来是很难治疗好了。我已有了思想准备,我顶得住,希望你们也顶得住!你们来了,能见上一面就是一面啦!"王力的大儿子秦似(即缉和)双眼流泪,紧握着后母的手说:"妈妈,您要想开些,千万要保重身体。我虽不是您亲生的,但我总把您当亲生的母亲一样!我们都听从您的安排!"缉和只比夏蔚霞小6岁,他是大学教授、名作家、广西政协副 主 席。夏蔚霞见他对自己这么尊敬,感动得眼泪直流,缉和弟妹在一旁,也泪如泉涌。夏蔚霞安排缉和当天下午就去探视父亲;缉平是主任医生、精神病学教授,从第二天起每天早上都和她一块到医院去。缉国、缉志、缉慈、缉宪,要隔几天才去一个,以免加重王力的思想负担。
当天下午,缉和一到医院就来到父亲的病榻前,抚摸着父亲的手说:"爸爸,我到北京开会,听说您病了,就赶来看您!"王力睁开眼睛看着儿子,"哦"一声,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只是深情地注视了儿子一会儿,就闭上了双眼。缉和说:"爸爸,您好好养病,以期早日康复。"王力点了点头,不一会就昏睡了。缉和不愿妨碍父亲的休息,就离开了医院。没想到,几天后缉和也患了绝症,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这是他们父子二人最后的一次见面。
王力住院期间,国家和北京市的一些领导人,也来探视了王力,遗憾的是,王力已处在昏迷状态,竟什么都不知道了。
5月3日上午9时,王力与世长辞了。文星殒落,四海同悲,王力的家属更是悲伤不已。
王力的住宅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设了个灵堂。灵堂的正面挂着王力的遗像,遗像下面的案台上,放着北京大学刚送来的《同源字典》的奖状、荣誉证和一些鲜花、鲜果、地上放着夏蔚霞率子孙献给王力的大花圈。
王力逝世的消息,《人民日报》和该报海外版,都及时在要闻版上作了报道。消息传开,到王力家中吊唁和慰问王力家属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海内外的唁电、悼念信如雪片飞来。这些唁电和信件,对王力一生给国家和人民所作的贡献,都作了很高的评价。
苏联汉学家杨托夫等9人从列宁格勒发来了长达三四百字的唁电。唁电中说:"王力为当代著名学者,为世界各国汉语研究之先师。仅以列宁格勒汉语界而言,王力教授的《汉语讲话》在50年代译成俄文,就成为历代大学必读的参考书。王力教授的《汉语史稿》,几十年来一直为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汉语理论研究及古代汉语研究之基本指南。列宁格勒的几位在汉语研究方面有较显著成就者,青年时代均曾于北京大学接受过王力教受的指导,并以王力教授之门生为荣。"我国革命老前辈胡乔木从上海发来的悼念信中说,王力教授是从事高等学校教育时间最长、教学与科研结合最好、学术论著最丰、培养人才最多的人。
5月14日,王力 遗 体告别仪式在八 宝山大礼堂举行。礼堂大门的两旁悬挂着令人注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副大挽联:
大笔淋漓,茹苦通今,生前一代雕龙手;
绛帐肃穆,滋生树蕙,身后三千倚马材。
http://blogimg.focus.cn/upload/photo/blog146/1460827.jpg张谷
礼堂内的四周和门口,摆满了花圈,挂满了知名人士送来的挽联。鲜花环绕的王力遗 体,面貌安详,不禁令想起他生前待人的谦和、诚实。
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王力生前的学术界亲友、门生,北京各界的知名人士共数百人。
后一篇:我家的妞妞和璐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