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见》——药家鑫

(2011-08-16 21:41:33)
标签:

文化

事后药家鑫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提到怕父母知道这件事情,这是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让他坠入逃避的漩涡,接着又给他带来了强大的“心理负荷场”,这个负荷场失控后释放出的巨大“负能量”,这让他拿起了尖刀,刺向一个向他哭诉求饶的弱女子,这样的结果直接挑断了他的家庭乃至全社会的神经,他的心理的“负能量”和“负荷场”如此之大令人乍舌。

一个个问号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为什么带刀”“为什么不及时送她去医院”“为什么要逃走”……总之大家根本无法想象什么造就了他毁灭性的“负能量”,其实这恰恰是他父母对他几乎完美的要求这个“正能量”转化而来,在他父母心中,刻苦努力的学习才是聚集“正能量”的正道,而犯错则是“负能量”,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信条般地以为当“正能量”积攒够了以后,儿子便会脱胎换骨成为人上人,可结果的狰狞却深深地刺痛了他们的惊愕的心。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药家鑫的小时候,那时他的父母从小让他学钢琴,而且对他非常严厉,体罚是家常便饭,药家鑫很多时候是伴着眼泪连着钢琴。他们不断给儿子灌输注入这种“正能量”,想让儿子这艘承载了全家人梦想的火箭能早日升空时,却早已忽视儿子到底有没有能力驾驭,结果如空难式的悲剧发生了。时间定格于此,一个新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父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但同时他们也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是什么让这种无形的矛盾体悄然出现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普遍心理,可药家鑫的父母却把这种心理演绎到了极致,于是严厉和宽慰的天枰便极大地倾斜,孩子的心理也随之倾斜扭曲,自杀的念头便时常诡异似地,出现在药家鑫的心头,这块本该属于他,属于晴朗,属于开阔的绿色天空,但却早已阴霾密布。

大凡是药家鑫父母似的教育方式,背后的心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本身极度地缺乏安全感, 一种可能是对于上层社会宗教式的狂热崇拜,而无论哪一种可能都来自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中国社会阶层的极端化落差和板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