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资料 |
李寒松
李质粹:(?—1750年)居张三营,汉军正白旗人,与巡抚李质颖、提督李质朴是同门兄弟。
李质粹力大过人,通武艺。从小做农活,因为能吃,农闲时帮人家挑水、干活,吃饭时给多少吃多少。因为他力气大能干,红白喜事请他去专门挑水、劈柴,他也因此大饱口福。有一次后街邱家娶媳妇犯红煞,阴阳先生说:“不怕,有黑虎星当值”。花轿来时李质粹发现在花轿的后面,有几个穿红衣服的孩子,跟在轿子后,李质粹走到轿后拦住红衣孩子的去路,红衣人看到有人拦路,即刻后退,李质粹把这个几个红衣孩子赶走。李质粹问阴阳先生,先生说那就是红煞。李质粹一想自己是黑虎星,为什么不远走高飞出去凭能力挣钱。
李质粹受家族长辈的影响,早就有自强自立,从军报国的想法,他也不想依靠别人,想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条路来。
一天李质粹悄悄地走了,沿路打听哪里有驻军,有人告诉他古北口有个白大将军驻防。李质粹长得黝黑,身体及其强壮,特别有力气,但是到了古北口报名当兵,军队却不要他,他说我可以铡草喂马,当兵的问你能铡多少,他说只要叫我吃饱了,铡多少都行。当兵的从厨房拿出半盆米饭,半二盆猪肉炖粉条,都被他吃了,见这么能吃吓得小兵直叫妈。吃完就开始铡草,他们十人轮流不停地入草,李质粹一个人铡了一晚上,大兵们都挑起大拇指,并说:“我们别说十个、五个人入草,就是三个人入草,一人铡也受不了!”从此他每天下午给一个营的马匹铡草,管饭不给工钱。日久天长,和部队官兵混熟了,干活勤快,有力气。部队给他补办了二等兵,从此李质粹正式和大家一起出操、练武。
李质粹在古北口也算正式参军了,但开始依然是马夫和伙头军(给士兵喂马、做饭),在一次战斗中,因为敌人势力强大,部队被打散后撤,李质粹是后勤伙夫,正在做饭,因此落入敌军中,李质粹见敌人上来了端起多半锅烧开的开水洒向了敌人,锅不能丢,上马时顺手把锅挂在马后,马受到热锅烫在臀上后,惊慌而窜,并且窜向敌人进攻方向,李质粹却不惊慌,抡起背在后背给马铡草的铡刀片,杀向敌人,因为他人高马大,力气极大,抡圆了铡刀片一通砍杀。李质粹的长相、力气、凶猛,手抡铡刀片的玩命气势,敌人见了闻风丧胆,李质粹砍死敌人无数。李质粹所在部队已经后退很远,并且扎营做饭,一会看见一个满身是血的人骑马而来,到了近前才看清是李质粹,李质粹的马上挂着敌人的13个人头,其中有一个是敌人的首领。士兵们看后都惊呆了,至此李质粹名声大振,并且受到奖赏,后来又分给他100人的兵,由他带领。至此,李质粹头角峥嵘,以后接连展示了奋勇当先、冲锋陷阵的勇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天上级接到前线告急的报告,需要补充兵员,上级指派李质粹带领精兵组成的分队杀向敌军。他手提大刀,骑一匹枣红马,一直杀到战场,从佛晓到中午杀退敌人五次进攻,杀死敌人近千人,活捉300人,大获全胜,凯旋而归。清军主帅整队相迎,摆香案、鼓乐喧天为李质粹狮子披红。班师回朝,将军大悦,李质粹从此得到重用。因为李质粹手提大刀奋勇杀敌,英勇无畏,因此也得名“大刀李质粹”,清军中的“大刀李质粹”至此闻名遐迩。
李质粹从平凡走向庸中佼佼、威望素著,从此开始真正地带兵打仗,在之后的战场上屡立战功,官职也不断地提升。李质粹雍正初年自河屯营把总擢蓝翎侍卫,雍正二年固原城守营游击(从三品称“游击”),雍正十年山西宁武营参将,乾隆元年从征巴里坤,以功授川陕督标副将,乾隆四年直隶宣化厅总兵,广西左江镇总兵,乾隆七年直隶提督,乾隆八年五月广西提督,六月固原提督,乾隆九年四川提督,直至古北口提督,从一品,汉人武职中最高一级。李质粹死后又封为九门提督。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一般来说,清朝共在全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足见李质粹的能力,功成名遂。一个从马夫、伙夫而走出来的将军,是个地地道道的从士兵到将军!
大刀李质粹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于北京卢沟桥,后安葬在张三营西梁北坡(莲花山前团山子东北坡下),墓地修的十分壮观,石桌、石桩、石人、石马、石骆驼等动物排列整齐。李质粹的棺椁外由石条垒砌,坟墓曾经被盗挖过,墓地于1976年平坟运动中全部毁掉。大刀李质粹矫矫不群,一世英名,是位真正的英雄。
一季落寞,一季飘零。漫天飞雪,渗透了丝丝伤感,缕缕寒风,倾诉了绵绵心语。李质粹去世已经270年,张三营古代名人甚多,被现在人经常提起的是:“大刀李质粹”、“张翰林(张百龄)”。二位一文一武,是张三营的彪炳,功标青史,流芳千古!
附一:
时至今日李质粹后人仍然人丁兴旺,正宗门支依然在隆化县张三营后街居住,如李孟庚,李殿奎,李海雨、李海旭一家;李孟生,承德建筑安装公司李顺义、隆化县税务局李顺刚、张三营医院李顺志一家;供销社退休职工李占芳(原名李孟芳),李晓强、李晓增一家。还有一支现住尹家营乡,一支现住唐三营碾子沟村,亦是其同宗同族。李家还出过皇宫偏妃娘娘。
附二:
关于李质粹家族官员介绍见本书***页《巡抚李质颖》;
本书***页《清代、民国张三营籍职官名录之“文武官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