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树伟 |
分类: 惠龙日记 |
李树伟
有人问我:啥叫快乐,我会毫不隐晦地告诉他《听蒙曼教授讲诗》。2019年9月18日上午10——12点,蒙曼教授在承德大剧院举办关于《唐诗中的人文精神》讲座,承德市作协组织老中青作家现场聆听。
我是蒙曼教授的粉丝,当然亲临现场聆听蒙曼教授讲诗,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蒙曼教授从浩若烟海的唐诗中总结了两个特点,一是元气淋漓,二是情义深厚。通过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的传世佳作,用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幽默地诠释了人文精神。
大唐冠绝古今的诗词高峰,以笙歌迭奏的盛世一景,留给中国、世界宝贵的文化财富。
千人讲堂鸦雀无声,各界听众专心聆听,如饮佳酿。讲座结束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聆听者犹如在繁琐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完全进入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时光。
我跟随人流走出大剧院,突然想到一个小故事。话说有个中年人被烦恼包围,事事觉得不如意,他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一天,他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垂钓,老翁手持鱼竿神情怡然自得。中年人走上去鞠了一躬,问:“请问老人家,您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秘诀吗?”
老人家微微一笑反问道:“谁捆着你了吗?”他答:“……没有。”老人家又说:“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呢?有时间还是多朗诵诗歌吧!诗能言志,诗能泄愤。”
中年听从老人家的话,高兴的时候,朗诵李白的诗歌,不高兴的时候,朗诵杜甫的诗句,悠闲的时候,朗诵王维的诗句,没想到从此没有烦恼。现在看来,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其实都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是自己的思维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很多时候,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我们学会读诗,再也不跟自己盲目较劲的时候,生活中便有了一份风轻云淡;当我们不与他人盲目争辩的时候,我们彼此的理解能让感情更深;当我们不与烦恼盲目较劲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变得更加宽广。
有句话说的好,“当我们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时候,一回头,却发现自己也正在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难道不是吗?在我进门和出门的时候,都有人喊着和我照相?难道这不是喜欢文学的缘故吗?
蒙曼教授感慨,孔老夫子说的太对了:“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我现在完全可以把他理解为: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这就是孔子对学诗者赞美。
是啊?听蒙曼教授诠释唐诗,再回头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纠结,不妨学会聆听蒙曼教授的劝告,养成平日里喜欢读诗的好习惯。最起码可以获得四个好处:兴,观,群,怨。知道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早有表述,知道唐诗的两大特点,元气淋漓,情义深厚。知道今天的主讲人蒙曼教授,她如此自信的基础,是来自于博学多才,让我听得很过瘾,让我情不自禁在给她点赞的同时,也促使自己在晚年生活中放下所有的烦恼,用不盲目较劲的态度,去打开人生幸福的那扇窗户,这才是拥有快乐人生的最大智慧。
是的,诗人的情怀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情怀,一个有诗人情怀的人,才是一个纯粹的人,才是一个崇德笃学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蒙曼(1975——),女,满族,出生平泉,2002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硕导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自2007年以来,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并出版相应书籍。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点评嘉宾。